年紀輕不要放縱!醫示警「年輕時肥胖」未來得心臟衰竭達3倍風險

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不要覺得還年輕就太放縱!對此,黃軒指出,有研究發現,年輕時(20歲)肥胖,未來得心臟衰竭的風險是3倍,中年(40歲)才肥胖,未來得心臟衰竭的風險是2倍;因此,健康生活要從年紀輕就開始,以維護中年後心血管健康。

<strong>有研究發現,年輕時(20歲)肥胖,未來得心臟衰竭的風險是3倍。(示意圖/photoAC)</strong>
有研究發現,年輕時(20歲)肥胖,未來得心臟衰竭的風險是3倍。(示意圖/photoAC)

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粉專表示,國際期刊《刺絡針》近日發表了一篇公共衛生研究報告,研究共有36萬參與者,平均年齡約50歲,平均追蹤了12年,然後看他們之後(30~79歲)的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相關性,

研究人員還發現,相較於年輕時BMI (身體質量指數)為20.5~22.4的人群,高BMI的年輕人在中年後,心血管疾病風險逐漸增加,尤其年紀輕已是大胖子(BMI≥30),中年後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58%,年輕時(20歲)肥胖,未來得心臟衰竭的風險是3倍,中年(40歲)才肥胖,未來得心臟衰竭的風險是2倍。

不過,研究人員同時也發現,如果和年輕BMI 20.5-22.4人群比較,那些太瘦的年輕人(BMI<18.5),全因死亡的風險和死於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也會分別升高16%和10%,對此,黃軒也直言「年輕太瘦了,也是不行的呀!」,年輕時候,你的BMI值應該控制在18.5-20.5,中年之後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才是最低的。

許多人認為,年輕時的BMI高,但現在較瘦,應該不影響健康,但黃軒強調,仍會影響健康的,因為健康是從年輕開始進行,而不是中年後才開始保健,該次研究發現,這些年輕肥胖者,即使自中年後開始進行健康調適,仍不能使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針對為何年輕時肥胖,中年時健康仍受影響,黃軒表示,研究人員規納成兩個原因,首先,體脂是從四肢向軀幹的再分配,屬於向心的中樞肥胖,是主導心血管疾病的肥胖型態。其次,早年肥胖恐致血管和代謝風險因素,進行早期累積,例如血脂異常和高血壓越早發生,越早傷害身體的內血管系,而促進心血管疾病的發展。

延伸閱讀
指甲警訊不可忽視!7旬翁食指疼痛數個月 就醫才知罹「甲床鱗狀細胞癌」
心電圖正常不代表沒有心臟病!醫點名「5高危族群」嚴重恐猝死
有感冒症狀「4種人可快篩」領抗病毒藥物!醫:抗生素對COVID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