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症是什麼?和蛞蝓有何關係?廣東住血線蟲潛伏期多長?

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症是什麼,你聽過嗎?近來壽司店、火鍋店驚傳食物中有蛞蝓,有醫師警告,蛞蝓爬過的食物可能有寄生蟲殘留,如未洗淨,可能將廣東住血線蟲吃下肚,進而提高腦膜炎風險。究竟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症是什麼?廣東住血線蟲生活史為何?廣東住血線蟲潛伏期有多長?如果不幸感染了,症狀有哪些?防治該怎麼做?跟著Yahoo奇摩顧健康一起來認識!

相關新聞》壽司鑽出活蛞蝓!醫警告吃進恐「腦膜炎」:爬過就可能感染!

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症,症狀包含頭痛、發燒、噁心嘔吐,嚴重甚至可能致命,不可不慎!(示意圖/Getty Images)
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症,症狀包含頭痛、發燒、噁心嘔吐,嚴重甚至可能致命,不可不慎!(示意圖/Getty Images)

衛福部疾管署資料指出,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症的致病原就是「廣東住血線蟲」。1933年,研究人員在中國大陸廣東省調查時,首次在鼠肺動脈中發現廣東住血線蟲,1937年台灣花蓮的野鼠內也發現了此蟲。廣東住血線蟲是一種寄生蟲,因為生活週期中會寄生在老鼠肺部,所以又稱鼠肺蟲。

受感染的大鼠,藉由糞便排出未成熟的廣東住血線蟲幼蟲,當蝸牛、蛞蝓吃了含幼蟲的大鼠糞便後,就會受到感染。雖然幼蟲會在蝸牛、蛞蝓體內發育,但無法變為成蟲,要等到大鼠再吃下受感染的蝸牛、蛞蝓或受其黏液污染的食物時,寄生蟲即可在鼠體內發育為成蟲,雌雄交配產卵,進入下一個生活史循環。

儘管廣東住血線蟲適合的終宿主是鼠類,但其幼蟲仍可能進入人體,感染途徑主要是經由食用「未煮熟、受污染或寄生的蝸牛/蛞蝓/福壽螺」或「沾染受感染蝸牛/蛞蝓/福壽螺黏液的水或生菜」所致,並不會經由人傳人。值得一提的是,衛福部曾分享個案,一名阿嬤在清理菜園時徒手拔草,疑因手部遭蝸牛黏液污染,導致直接或間接吃下廣東住血線蟲的幼蟲遭感染,請民眾務必多加留心。

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症的潛伏期約2~3天,最長可達47天。感染科醫師盛望徽表示,感染廣東住血線蟲後的死亡率只有約5%,但留下腦神經後遺症的比例高達70%~80%。提醒民眾千萬不要掉以輕心,以免感染後對人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讀者朋友或許想問,若得了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症,會有哪些症狀?衛福部疾管署釋疑,部分患者可能沒有症狀或只有輕微症狀,但由於廣東住血線蟲常侵入腦部、脊髓或神經根,故常引起嗜酸性球腦膜炎、腦膜炎等神經學上的症狀,比如急性劇烈頭痛、發燒、噁心、嘔吐、頸部疼痛、僵硬等。

部分患者在感染的早期,可能出現腹痛、皮疹、疲倦無力、便祕等症狀;神經學方面的異常則包含無症狀、軀幹或四肢疼痛、劇癢、感覺異常、無力、局部神經侵犯等。特別提醒各位家長,兒童感染腦炎的比例比成人更高,疾病一般可持續數天至數月,嚴重者可能出現水腦症、昏迷、甚至死亡。若侵犯至眼球,則會導致視力受損、角膜周圍充血、眼球疼痛、眼瞼痙攣等;感染了廣東住血線蟲,有時還可能在腦脊隨液或眼房中見到活的蟲體,偶爾會需要手術移除,不可不慎!

延伸閱讀》壽司驚見「活蛞蝓」鑽出來!下肚恐染廣東住血線蟲 國外有癱瘓案例

根據衛福部資料所示,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症的治療,多以支持性療法及症狀治療為主。另外,進行腰椎穿刺,有助於舒緩頭痛等症狀,並可抽出蟲體;使用類固醇藥物則有機會降低腦壓,以緩解患者的不適。

那麼,平常在生活上要如何預防,才能避免感染到廣東住血線蟲呢?彰化基督教醫院提醒,生活上應盡可能控制鼠類,或避免飼養蝸牛、青蛙、鼠類、蜥蜴等動物當作寵物,並且注意不要隨意觸碰蝸牛、蛞蝓及螺類。

至於飲食方面,戶外飲水切記要煮二至三分鐘,並避免生食蝸牛、福壽螺或青蛙等野生動物。如果真的要吃蝸牛等特殊食材,記得處理時要配戴手套,處理完應洗淨雙手及砧板;烹調蝸牛、蛞蝓、淡水明蝦及蟹等軟體及甲殼類動物時,務必煮沸三至五分鐘以上再食用。

如前往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症流行地區,更要避免生食蔬菜及肉類。如果非不得已要生食,林口長庚醫院護理師譚敦慈分享,可用自來水確實洗淨蔬菜後,再用鹽水浸泡一下,蛞蝓就會軟縮;而肉類則可先置於-15℃的冰凍環境24小時以上,即可殺死廣東住血線蟲的幼蟲。由於廣東住血線蟲通常是在偶然的狀況下感染,民眾在飲食上多一分留意,就少一份感染風險!

延伸閱讀》譚敦慈絕對不吃「1食物」!傳授最強食安策略 這樣做避免感染食腦蟲

撰稿記者:陳昭容

核稿編輯:羅芋宙

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症(衛福部疾管署)
高雄阿嬤染廣東住血線蟲,疾管局提醒民眾洗淨蔬果及雙手,螺類食物應煮熟(衛福部)
男子食用蝸牛湯後染廣東住血線蟲,疾管局呼籲勿食用未煮熟之蝸牛及螺類(衛福部)
第六十二章 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症(衛福部)
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症(彰化基督教醫院感染預防暨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