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 謹記5口訣

腎臟是沉默的器官,慢性腎臟病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而民眾可能正處於腎功能逐步惡化的情況下仍不自知,國健署指出,謹記五口訣:「泡、水、高、貧、倦」,若發現有泡沫尿、水腫、高血壓、貧血及疲倦等症狀,則應至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由洪鈞培文教基金會、新北市立圖書館主辦的「身心健康‧快樂生活」公益系列講座,邀請臺北榮總內科部腎臟科主任林志慶教授主講「腎臟健康‧快樂生活」。

國健署表示,腎臟是由許多腎絲球與腎元所組成,含豐富的微血管,如果血壓、血糖或血脂控制不好,會造成血管壁傷害及病變。血壓若未控制好,身體處在高血壓狀態時,腎臟無法有效過濾身體的廢物,將導致腎臟病發生,而身體處在高血糖狀態時,也將導致腎絲球硬化及腎元破壞。因此民眾應預防三高上身,三高族群應作好疾病控制,可預防腎臟病的發生。

慢性腎臟病是指腎臟結構或功能異常超過三個月,並且對健康造成影響。發生的原因包括:腎臟本身疾病如先天疾病、尿路阻塞、腎絲球病變等,另外糖尿病、高血壓、痛風、長期藥物使用、老年人、肥胖、抽菸者也是慢性腎臟病的高危險群,若有上述疾病應定期追蹤腎功能。

依據腎功能衰退的狀況,出現不同程度臨床症狀,可能會出現尿液起泡、血尿、夜尿次數頻繁、尿量變少、水腫、血壓上升,隨著腎功能繼續惡化,身體廢物及水分堆積在體內,病人會感到疲倦、昏睡等貧血症狀、頭暈、頭痛、食慾變差、噁心、嘔吐、口腔有異味、皮膚搔癢、呼吸急促或困難,如有上述症狀,雖說並不一定是慢性腎臟病,但也請到腎臟科門診就醫。

民眾可透過「驗尿」及「抽血」檢查的方式,了解腎功能好壞。國民健康署免費提供四○至六十四歲民眾每三年一次、六十五歲以上民眾每年一次之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此外,也可透過一般健檢、勞工健檢及軍公教健檢了解腎臟狀況。

慢性腎臟病病人除了持續定期監測與返診追蹤,更需提供個別化、生活化的照護指導,學習自我照顧技能,落實飲食調整、戒菸戒酒、規律運動等自我照護工作。

國健署提供腎臟保健的八項黃金守則,包括監測及控制三高、規律運動、健康飲食、體重控制、多喝水、不抽菸、避免服用不當藥物及定期檢查腎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