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腸炎》主因濕濁、免疫低下引發

發炎性腸道疾病,常被稱為慢腸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師周宗翰表示,中醫認為發炎性腸道疾病主要與濕濁或是免疫力低下相關。 通常發炎性腸道疾病,在西醫會依發病部位不同而分為「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氏症」,且被認為跟遺傳相關,嚴重的水瀉跟腹瀉嚴重可能致死,在中醫的觀點來看,是濕濁跟免疫低下所引起。 周宗翰表示,中醫主要會以去濕化濁的方式來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常用的方劑包含葛根芩連湯、白頭翁湯,主要用調整患者發炎性的問題。 為了預防發炎性腸道疾病,也可能會使用香砂六君子湯、藿香正氣散來提升腸道的免疫力,但這些藥方需經過專業的中醫師來依據個人體質做適當的調配。 事實上,民眾在預防發炎性腸道疾病時,最重要的是要從飲食方面著手,病從口入,建議民眾,平時生魚片及加工食品要少吃,因為生魚片常有細菌,若是當人體免疫力低下時,容易造成潰瘍性結腸炎,要保持飲食節制、生活規律,餐餐八分飽,如此一來能幫助腸胃道的消化更順暢。 患者自行按摩穴位效通常果有限,醫師建議使用針灸,通常中醫師會使用取足三里來、上巨墟、下巨墟、豐隆及內庭這些穴道,來幫助改善發炎性腸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