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縮壓、舒張壓太高 增加罹病風險大不同

臨床上,收縮壓(即最高血壓)比舒張壓(即最低血壓)更重要。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郭志東表示,血壓值主要以兩組數字顯示,那就是收縮壓與舒張壓,收縮壓太高與舒張壓太高,都會增加民眾罹病風險,只是兩者增加風險大不同,收縮壓太高容易增加心臟病及心血管疾病的罹病風險,舒張壓太高容易增加大動脈疾病的罹病風險。

郭醫師指出,一般來說,收縮壓與心臟健康具有較高相關性,但偏高收縮壓或舒張壓,兩者都是心臟病重要危險因子。老人舒張壓介於60到90mmHg算是正常數值,倘若舒張壓下降到60mmHg以下,這時候可能產生昏厥情形。許多舒張壓過低的老人會感到疲倦或頭暈,也可能出現呼吸急促、冒汗、噁心想吐等。

郭志東醫師指出,大多數低舒張壓患者並無任何症狀,對於有症狀的病人則需接受進一步檢查,包括貧血篩檢及心血管評估。倘若低舒張壓是由某些藥物所引起,這時候就要改變藥物或劑量。針對酗酒及服用成癮藥物病患,這時則需積極介入控制。

對所有病患來說,規律運動很重要,但需適當攝取水份避免發生脫水,長時間休息後起身會感到頭暈的病患,建議起身前需要進行一些腿部運動。鈉鹽與水份可以稍為增加攝取量,但不要超過每日一千五百毫克食鹽攝取量。倘若問題仍然存在的話,患者需要進行詳細的心血管、神經及內分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