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島戰役淬煉海軍陸戰隊 國軍能攻能守的戰略預備隊
解放軍「聯合利劍-2024B」環台演習一結束,習近平隨即視導福建東山島,海軍陸戰隊退役上將季麟連指出,習是為了突顯革命戰爭的精神特質。但季麟連說,1953年7月的東山島戰役,也是我國海軍陸戰隊橫空出世、成為勁旅的「天梯」。
退將季麟連表示,美國陸戰隊在二戰後,將使用於硫磺島登陸的LVT履帶登陸車(俗稱水鴨子)悉數交與國軍裝甲兵部隊,海軍陸戰隊第2任司令周雨寰(黃埔8期,留德,遷台後第一次國慶閱兵指揮官)以和蔣緯國的公誼私交,排除萬難接收LVTA(登陸砲車)、LVT 3C及LVT 4(人員運輸車共60輛),成為名實相符的兩棲作戰專業部隊,自力研發相關教範準則及操作、保修、運用等學(技)術。
關於東山島戰役,他指出,當時奉命執行東山島作戰任務的海軍陸戰隊第2旅(旅長何恩廷上校,黃埔14期)編成「河北支隊」,預計攻佔「紅色海灘」與傘兵會師,依序完成各項計畫及相關戰備整備的臨戰訓練。預演後戰備集運,順利於D日H時泊地泛水,實施搶灘,有效掩護友軍側翼,協力後續部隊登陸,並抽調1個中隊由海上迂迴挺進,在積極策應傘兵部隊未果後,集結於銅缽村,轉進時依命將該村男性青壯107人全數帶回(該村迄今有寡婦村之名)。
於總指揮官宣示陸上作戰任務達成後,實施海上裝載,於登艦後發現岸上仍有激烈戰鬥,經查為陸軍第45師副師長袁國徽(黃埔13期)率領的預備隊尚在接戰中,何旅長立即親率17輛LVT,再行搶灘,將友軍全數接返。
先總統蔣公於戰後主持檢討,僅海軍陸戰隊第2旅及陸軍第45師獲得肯定嘉許及獎勵,更於1955年元旦併編為海軍陸戰隊第1師,成為國軍攻勢勁旅與守勢的戰略預備隊。
季麟連說,「兵隨將轉」、「幹部決定一切」,此戰計有7位海軍陸戰隊司令參戰,包含第7任袁國徽、第8任何恩廷、第9任孔令晟(黃埔15期,任旅參謀長)、第10任黃光洛(黃埔15期,任砲兵中隊長)、第11任羅張(黃埔16期,任支援中隊長)、第12任屠由信(黃埔18期,中隊長)、第13任黃端先(黃埔21期,副中隊長)。
海軍陸戰隊在親歷戰火洗禮的司令群領導下,劍及履及、實事求是,奠定「永遠忠誠」隊訓,樹立「生活不怕苦、訓練不怕難、作戰不怕死」三不怕精神,實踐三不變(時間、課目、地點),三不少(人員、裝備、器材),主官親教,幹部優先的優良軍風,蔚成風氣。7位司令,計出1位上將、6位中將,3位警政署長,5位副總司令。
他進一步說明,本次作戰於臨戰訓練完成後延後3週,海軍陸戰隊加強了3個課目,一是編裝武器射擊,因聯合兩棲作戰的補給線在海上,主要依賴基本攜行量,因此射擊訓練目標是「一發命中」,而非「百發百中」,貫徹三不打「看不見不打、瞄不準不打、打不中不打」;二是土工作業,自旅長起,每人要在敵火下,由臥射散兵坑,進至蹲射、立射,並以匍匐交通壕連接;三是自救、互救訓練。因此全程作戰中,海軍陸戰隊正面是槍聲最稀、戰果最大、傷亡最少(8亡、27傷)。
季麟連表示,LVT登陸車部隊依實戰體認精訓勤練,後來於1958年八二三砲戰中,完成「鴻運作戰」,於金門外海8000碼泛水(一般為4000碼),計出動1777車次,在砲彈雨下、惡劣海象中,僅有2輛車遭擊中,另有2輛車機械故障,粉碎大陸「封鎖金門」企圖,蔣公譽為「英雄中的英雄、好漢中的好漢」,獲頒猛虎榮譽旗。
海軍陸戰隊第1師過去在國軍攻勢作戰時,進駐澎湖待命,可於一夜之間登陸閩粵沿海。後來在國軍攻守兼備任務時,移駐台中清泉崗,據有適中位置,策應四方。現今在國軍守勢任務時,再移駐林口、關渡地區,捍衛中樞,可說是國軍能攻善守的鋼鐵雄師。
延伸閱讀
蘇紫雲美軍45分鐘馳援說法 海軍陸戰隊備役上將發聲打臉
賴政府培訓40萬可恃民力 季麟連:戰爭陰影如劍懸樑、人人自危
黃復興轉型成功!國民黨退伍軍人工作委員會 陳永康接替季麟連出任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