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安卓旗艦標配的2K屏幕,蘋果愣是不願意做?

前幾天托尼在辦公室和同事們聊天,談到了如今手機的發展。

然後就發現了一個問題,目前國產手機的旗艦機型,基本都習慣宣稱他們是 2K 屏幕 ( 3216x1440 )。

像 realme GT2 Pro、小米 12 Pro、一加 10 Pro 還有 OPPO Find X5 Pro 等等都這樣。。。

我順手看了眼蘋果,如果按照這些國內廠商們的說法,iPhone 13 Pro Max 的屏幕分辨率也不過 2778x1284,還沒達到他們眼中 2K 的范疇。

怎麼說?友商們捲到飛起,你連 “ 2K ” 屏都沒有也配叫高端?

只是用戶們這些年看上去越來越挑剔,但也沒太多人詬病 iPhone 的屏幕配置,所以 iPhone 這些年,是真的開始慢慢擺爛了嗎?

在托尼看來,蘋果壓根沒想和安卓廠商們一起玩概念。。。

其中主要有三個原因,咱們先說第一個。

首先在屏幕參數標准上,兩大陣營看重的方向本來就不一樣。

我之前說過,屏幕夠不夠細膩根本不是分辨率這一項因素就能決定的。就同樣的分辨率下,不同的尺寸和像素密度最終呈現的結果也不盡相同。

或許有些差友注意過,部分手機的屏幕參數表中會寫著 “ xxx PPI ”,一般和分辨率一起出現。

「 PPI 」這東西就是像素密度,代表屏幕的每英吋中有多少像素數量。數值越高,畫面越細膩。

大致有個簡單計算公式,舉個例子:

一塊 6.67 英吋的 1920x1080 屏幕,它的 PPI 大約是 330;如果換成同尺寸國產廠商們的 2K 級屏幕( 3216x1440 ),那麼 PPI 就應該是 528 左右。

這也是常規認知中,分辨率越高畫質越好的原因之一。

但 iPhone 不一樣,他們習慣了用像素密度做標准制定屏幕,而不是和分辨率相關的整體像素數量。

當年喬布斯發布 iPhone 4 的時候,提出了一個概念:

他們把 960x640 的像素放在了一塊 3.5 英吋的屏幕內,使得這塊屏幕的像素密度達到了 330 PPI 。。。

然後說對於手機而言,在正常的觀看距離內,屏幕像素密度能達到 300 PPI以上,人的視網膜就無法分辨出像素點了。

這種超過人眼識別極限的高分辨率屏幕,就是大家俗稱的 “ 視網膜屏幕 ” 的開端。

自此之後,蘋果的歷代產品屏幕都保持在 326 PPI以上,並形成了一項自家的產品標准。

這就苦了當時的安卓陣營,只能硬著頭皮將不符合視網膜屏幕標准的產品迭代到 1080P,才穩住了局勢。

後來手機屏幕從 LCD 發展到 OLED,蘋果又設定了符合 OLED 屏幕的像素密度標准 ( 458 PPI ),並且一直堅持至今。

LCD像素排列和OLED像素排列 ▼

可問題來了,眾所周知同級別安卓手機的尺寸大多時候都比蘋果寬大。所以在分辨率相同的情況下,安卓的像素密度必然不如小尺寸的 iPhone。

就像兩邊都有 50 個孩子,一方( 安卓 )在100平米的教室裡上課,另一方( 蘋果 )在50平米的教室上課,哪邊學生密度更大顯而易見。

這種情況下,安卓想讓 PPI 這部分參數不比蘋果差,尺寸又不能縮小,就只能提高分辨率了。

加,都可以加。。。

廠商們大手一揮,安卓旗艦手機的 2K 之路就開始了。。。甚至早幾年間,連有些主打性價比賣不到 2000 塊的手機品牌都想著湊個熱鬧。

只是要托尼說啊,這波差不多屬於自討苦吃。其實安卓大可以自己玩自己的,偏偏趕著去上喬布斯的 “ 賊船 ”。

非要和蘋果比較的話,你們不上 2K 屏那是因為真不夠用。

不過隨後幾年裡,安卓陣營的手機們昂首向前,形勢悄然間已經逆轉。從像素密度這部分看,絕大多數廠商已經追上甚至超過了蘋果。比如小米 12 Pro( 522 PPI );一加 10 Pro( 525PPI )等等。。。

可 iPhone 13 Pro Max 還堅持著 458 PPI 的標准,甚至還不如自家的小弟。

明明蘋果先提出了像素密度的標准概念,為什麼這些年不求上進,反而被安卓反超了?

這就是托尼想說的第二個原因:這東西它沒那麼必要。

因為 PPI 和顯示效果之間並不完全成直線性的正比關系。比如從 200 PPI 提升到 326 PPI,這個反映到視覺體驗上的變化非常明顯。

就像 720P 視頻突然換到 1080P 都像打開了新世界一樣。

但這項參數越往上走,直接帶來的感知體驗變化幅度就會逐步下降。

像 OPPO Find X5 Pro 和 iPhone 13 Pro Max 兩款機型,前者 525PPI 比後者 458PPI 要高出不少,但我們用眼睛在正常的距離看,並不能感受到非常明顯的提升。

雖然我知道論畫面的精細程度,OPPO 可能效果更好。但對於托尼來說,只要沒有明顯的顆粒感,日常使用也不覺得有多大影響。

除非你把屏幕懟到眼前,一點點細細觀察,或者把屏幕放大十幾倍自然也能看出區別。。。但凡是個正常人,沒人會這麼用手機。

而且無謂增加屏幕像素點數量,也會增加手機的功耗。蘋果手機的續航本來也不屬於優勢科目,幹嘛還上趕著找不自在

另外,第三個托尼覺得很關鍵的原因是:蘋果過於獨樹一幟了。

就現在的高端旗艦手機陣營,iPhone 仍然是獨一檔的地位。性能上又打不過,其他廠商們想叫板 iPhone 只能走其它路子。

什麼拍照、快充、電池容量、屏幕素質都成了 “ 彎道超車 ” 的賽道。。。所以這些年還沒來得及把蘋果拉下馬,自己已經被捲的精疲力盡。

安卓:友商們都有的配置,我也不能不做,否則賣不出貨就是死路一條。

蘋果就沒有這方面的負擔。

對於蘋果而言,他們根本不願意為了一個 “ 還夠用、不影響銷量 ” 的東西付出更多成本。

這個摳摳索索的勁兒我甚至感覺很可能就是消費者慣出來的。。。哪怕除了芯片之外有些配置如今稍顯不足,但仍然有人願意買賬。

在安卓都換 OLED 屏幕的時候,iPhone 還在堅持 LCD 屏幕。定製屏幕不要錢嗎?重新做系統適配不要錢嗎?

人家連充電器的成本都能省出來,何況還是手機屏幕這種大頭支出?

可安卓不一樣,他們已經習慣了變著法子提升競爭力。

當然了,和大家聊這個話題的時候我們自己也在討論。托尼想說有沒有一種可能,這個所謂的 2K 手機屏幕概念,根本就是安卓廠商們設計出的陽謀?

比如說:“ 到底什麼是 2K?”。

如果按照電影電視的行業標准,2048x1080 在全畫幅下就屬於 2K。

從這個標准看,蘋果手機早就用上了 2K 屏幕才對。

甚至我們只需要把華為的 1920x1080 屏幕再拉長一點,他們也是完完全全的 2K 屏幕。。。

但這好像真的不符合人們的常規認知?問題就在於,連廠商們自己對分辨率標准都沒有形成統一。

舉個例子吧,索尼 Xperia 1 III 的分辨率( 3840x1644 ),他們認為是 4K,可不管是水平像素還是垂直像素,都沒有達到 4000 像素的標准。

咱們不妨再簡單粗暴一點,大家常規認知中 1440P ( 2560x1440 )屬於 2K。

粗略計算一下,它的像素數量是 3686400,iPhone 13 Pro Max 的像素數量是 3566952。

動輒幾百上千萬的數字裡,區區 10萬+ 的變化,托尼很難相信有多麼巨大的影響,也很難硬著頭皮說它達不到 2K 水準。。。

這麼看來,國產廠商們反復宣傳的 2K、2.5K 屏幕,更像是偏向打造出的有利於自身的營銷概念。

托尼覺得,相較分辨率這種標准復雜,還涉及到不同屏幕比例、像素排列方式等因素的定義,選擇用 PPI 作為自家產品屏幕的標准,反而成了一個最保險也最不容易有爭議的做法。

畢竟尺寸相同的時候,PPI 數字本身就是越大越好。玩概念?其實蘋果才是真的行家。

圖片資料來源:

谷歌、維基百科

Apple、OPPO官網

Canalys官網

中關村在線

知乎

為什麼很少有人提蘋果屏幕不上2K

Android Explorer:

http://azenhuang.github.io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差評”(ID:chaping321),作者:世宇,編輯:面線,36氪經授權發布。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