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和平共處五原則

2024年是中國大陸提出和平共處五原則70週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表示,中國現在比以往都更加需要弘揚和平共處五原則的精神內涵,並表示中國將成立「全球南方」研究中心。習近平表示,中國領導人在二次大戰後,首次完整提出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並將其納入中印、中緬聯合聲明,共同倡導將五項原則確立為指導國家間關係的基本準則。中國大陸在西方認為中國威脅論及霸權主義的印象下,和平共處五原則的重申,格外具有意義,值得深入探討。

當然,和平共處五原則作為中國對外關係的基本原則,其被接受程度會因國家和地區而異,特別在中美衝突越演越烈情況,以美國為首的國家或地區政府就可能在理解認知和運用這些原則上存在著本質的差異。

從基本上來看,和平共處五原則是大陸當局與其他國家或地區建立與發展關係的主要原則;最主要的障礙背景在於國際地緣政治的衝突及競爭越來越激烈,使某些國家無法及不願遵守和平,試圖透過干涉他國內政或者領土範圍而獲取戰略優勢。

其次,意識型態差異及文化文明的衝突使不同國家或地區存在不同的價值觀,文明的衝突及文化的差異這可能導致在一些關鍵問題上難以達成共識,進而影響到區域和平與和平共處五原則的落實。

再者,內部的因素是我們所不能忽略的,一些國家或許可能面臨來自內部政治力量的壓力,要求中央政府採取更加強硬的外交政策,導致一些國家不願意遵守和平共處五原則,而採取更加強硬或者單邊的制裁措施或行動。

另外,現今國際秩序和法治薄弱以及聯合國等組織效果不彰:由於國際缺乏有效的國際組織或制度來維護和平共處五原則的落實。不能忽略的是,大國或國際勢力可能會干涉其他過國家的內政,或是透過干涉來達到自身的戰略目的,因此破壞和平共處五原則的落實。

因此,歷史上的戰爭、衝突或殖民統治留下的遺留問題,可能會影響國家之間的信任基礎和合作氛圍,故成為阻礙和平共處五原則的實現。

總之,不要擁抱偏見及意識形態來看待中國大陸和平共處五原則,縱使和平共處五原則是國際關係中的重要內容,但落實五原則需要各國在行動中不斷溝通協調、妥協和尋求共識,克服各種可能的挑戰,難度實在不低。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早已載入中國憲法,成為中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礎,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