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症狀有哪些?天熱小心痔瘡找上門!預防痔瘡一定要知道的5個QA

痔瘡問題是許多人「說不出口的痛」,因為發生在隱密的肛門與直腸附近,導致不少人羞於就醫,往往拖到病態嚴重才求診。醫師提醒,痔瘡除了好發於冬天,夏天發作機率也不容小覷。究竟痔瘡症狀有哪些?痔瘡為何容易在夏天冬天找上門?誰是痔瘡高風險群?痔瘡擦藥膏、泡熱水會自己好嗎?平時又該如何預防痔瘡?Yahoo奇摩顧健康帶你一起來認識!

相關新聞》大便有血、整個馬桶都是血,是大腸癌還是痔瘡?

Man holding toilet paper roll in bathroom
痔瘡依據生長的位置,可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其中外痔異物感較重,容易讓人坐立難安。(示意圖/Getty Images)

痔瘡是什麼?痔瘡症狀有哪些?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賴碩倫表示,痔瘡是由皮膚、竇狀血管與結締組織組成的良性組織,對人體來說具有類似「軟墊」的功能,可以保護肛門,也能讓人在大笑或劇烈咳嗽時不至於「閃屎」;但當痔瘡長期被壓迫,便有可能發生病變,也就是一般人常說的「長痔瘡」。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蕭慕琦說明,痔瘡依據生長的位置,可以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三類,三者症狀不盡相同: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賴依伶另指出,痔瘡按照患病嚴重程度,可以分為四級,第一級痔瘡完全包覆於肛門內部、無明顯突出,可用塞劑或藥膏處置;第二級痔瘡雖有突出,但會自動縮回;第三級痔瘡突出、須用手才能推回;第四級痔瘡則無法推回。當痔瘡發展至第二至第四級時,就可能對生活產生影響,建議積極處置。

延伸閱讀》肛門癌症狀有哪些?肛門癌、痔瘡怎麼分?治療肛門癌一定要裝人工肛門嗎?

痔瘡為何夏冬容易好發?哪些人要特別留意?

你有聽過痔瘡常在夏天、冬天找上門的說法嗎?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形發生,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郁純說明,夏天好發痔瘡是因當身體暴露在高溫下,身體會將血液輸送到皮膚,透過排汗協助散熱,這種血流重定向,會影響胃腸道消化系統,進而增加誘發痔瘡的機率;冬天則是因為整體血液循環回流變慢,痔瘡相對容易發生。

綜合中醫師李俊儀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鍾雲霓醫師黃郁純的說法,以下八種人屬於痔瘡高風險族群,務必格外留意:

  • 年長者:50歲以上者,平均每四人中就有三人罹患痔瘡,但多數人屬於「無症狀痔瘡」,僅在排便用力時會感到些微不適。

  • 久坐不動:駕駛員、上班族、熬夜念書者,常常需要久坐,此時會使腹部血流變慢、肛門內壓力升高,久而久之就會形成靜脈曲張,變成痔瘡。

  • 孕婦:女性懷孕時,子宮膨大、腹壓增加長達十個月,會讓直腸肛門壓力上升。這也是為何女性得痔瘡的比例,是男性的兩倍以上。

  • 肥胖者:肥胖容易導致肛門靜脈曲張、腹內壓升高和慢性發炎,三者均會使得痔瘡發生的機率提升。

  • 節食者或體重過輕這類型的人,可能因節食而缺乏纖維質和水分,在排便時需要對肛門與直腸施壓,長此以往容易誘發痔瘡。

  • 喜歡蹲廁所:只要便祕久蹲馬桶,並出力擠壓超過5~7分鐘,就可能造成直腸黏膜暫時翻脫或肛門充血,長久下來肛門內各組織容易被撐鬆,進而誘發痔瘡。

  • 暴飲暴食者:喜歡暴飲暴食、習慣吃辛辣刺激食物者,容易便祕,導致腹部壓力變大,痔瘡可能性變大。

  • 嗜酒者:攝取酒精後,人體會排出多餘的水分,這會讓腸道中糞便的水分減少,排便更加困難,加劇痔瘡生成的誘因。

痔瘡擦藥膏會自己好嗎?泡熱水有用嗎?

很多人以為痔瘡擦藥膏就會自己好,真的是這樣嗎?醫師鍾雲霓釋疑,痔瘡組織簡單來說,就是屈張的血管混合著表面脹大的黏膜,一旦脫垂,只有手術才能根治;而藥膏的作用在於減緩痔瘡引起的出血、破皮疼痛和腫脹感。

痔瘡藥膏該怎麼擦?醫師黃郁純表示,外痔位於肛門口附近,可摸出病灶顆粒,建議將藥膏直接塗在外部血管及靠近肛門口處。內痔位置則較為隱密,塗抹需要技巧,患者可事先清潔肛門口、並用溫水浴盆浸泡屁股,讓周邊血液回流,接著將藥膏擠在指套上,緩緩把手深入肛門內部(深度約手指第一至第二指節),旋轉數圈讓藥膏附著於直腸之上即可。

延伸閱讀》消化系統出問題 5招在家痔瘡自救法

痔瘡看哪科?什麼情況需要痔瘡手術?

遇到痔瘡問題,請前往大腸直腸外科就診。痔瘡治療方式除了上述較為保守的溫水坐浴、擦藥之外;若是痔瘡情況一直無法改善,通常醫師會建議進行痔瘡手術,以根治痔瘡問題。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林耿立解釋,第一級痔瘡可以藉由飲食控制及藥物治療改善,病人若無不適,也不一定要刻意治療;第二級痔瘡因為會流血,普遍會以藥物治療,或配合內痔結紮手術,改善流血或脫垂狀況。倘若病情發展到第三級或第四級,則會建議患者動手術切除痔瘡。

痔瘡手術會視患者病況,採取不同的方式。統整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衛教資料醫師賴依伶的說法,常見的痔瘡治療方法有「橡皮圈結紮法」,指在痔瘡根部套上一條小橡皮圈,使得痔瘡缺血萎縮乾枯脫落,但這個方法僅適用於症狀輕微的內痔。要是患者情況嚴重,就必須動手術,目前健保有給付的是「痔瘡完全切除術」,缺點是術後疼痛感明顯必須住院。近來也有不少「微創雷射痔瘡手術」,具有傷口小、恢復快等優點,不過費用較高。

溫馨提醒,如果痔瘡突起處摸起來堅硬如花生殼,持續數周均未消失,且肛門有異物感,很可能是肛門癌的徵兆,建議到大腸直腸外科做進一步檢查。

延伸閱讀》肛門癌誤當痔瘡痛到坐著站著都有困難!醫:這些人更要提高警覺

痔瘡怎麼預防?

雖然浸泡溫水、擦藥、動手術,都能解決痔瘡帶來的不適,但別忘了痔瘡可能反覆發生,唯有徹底改變生活習慣,才能有效遠離痔瘡。想要避免痔瘡上身,可從以下九點事項著手:

  • 多喝水:高溫下人會頻繁排汗,這時對水的需求也會飆高;水量攝取不足,可能造成輕微脫水,影響人體的消化系統,導致腸道蠕動變慢、排便減少,對於痔瘡患者而言相當不利。若有流汗,建議一天至少要喝1500毫升的水量。

  • 少吃辛辣食物:辛辣食物對於腫脹的黏膜組織更具刺激性,容易使得已經形成的痔瘡急速惡化。

  • 少喝酒、碳酸飲品和冷食:啤酒本身就是強大的利尿系統,而冰的茶飲、冰咖啡也會帶走身上的水分,讓腸道長期處於缺水狀態。冷食也可能讓胃部血管收縮,造成消化緩慢與延遲,長久下來,容易誘發痔瘡。

  • 注意膳食纖維攝取:尤其天氣熱時,胃口很可能大減,連帶減少膳食纖維量的攝取量,可以來點蔬菜沙拉,或者吃瓜果類水果,從中補充纖維。

  • 避免久坐不出門:夏天可能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內缺乏運動,但長時間不走動、不運動,會讓人體消化變慢,容易產生便祕症狀。建議仍要在傍晚天涼時適度運動,有助於遠離痔瘡。

  • 腸胃疾病及早治療:不管是便祕、腹瀉或消化不良,都代表腸胃受到刺激,給予痔瘡生成的條件,建議有任何腸胃道疾病,均應盡早診治。

  • 少提重物、勿久蹲:搬運重物或進行重訓,都類似排便時用力過猛的概念,容易加重痔瘡症狀。長久保持蹲姿,也會增加肛門的負擔,增加痔瘡產生的風險。

  • 養成排便好習慣:防止便祕或腹瀉,保持排便暢通,且應專心排便,排便時間盡量不超過5分鐘,過程中不要看書報或滑手機。排便完也應輕柔地清潔肛門,建議運用免治馬桶的溫水沖洗,亦可幫助緩解痔瘡。

  • 控制體重:不管過輕或過重都不好,特別是體重過重者形成痔瘡的風險更高,應該加以防範。

撰稿記者:陳昭容

核稿編輯:廖梓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