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癌症狀有哪些?肛門癌、痔瘡怎麼分?治療肛門癌一定要裝人工肛門嗎?

肛門癌你足夠了解嗎?衛福部近日公布2023年國人十大癌症死亡率,「結腸、直腸和肛門癌」排名第三,縱使肛門癌沒有大腸癌來得常見,但也要小心留意。那麼肛門癌症狀有哪些?肛門癌跟痔瘡如何分辨?治療、預防肛門癌要注意哪些事?關於肛門癌最重要的五大QA,Yahoo奇摩顧健康帶你了解。

十大癌症看更多》肺癌症狀有哪些?「十大癌症死因榜首」為何不抽菸也可能得?肺癌篩檢政府有補助嗎?

肛門癌初期症狀與痔瘡類似,容易因為混淆導致延誤就醫。(示意圖/Getty Images)
肛門癌初期症狀與痔瘡類似,容易因為混淆導致延誤就醫。(示意圖/Getty Images)

肛門癌是什麼?

肛門癌是一種在肛管內或肛門周邊皮膚處出現的皮膚癌,主要由人類乳突病毒(HPV,俗稱菜花)引起,統計顯示95%的肛門癌都跟HPV有關。根據病灶出現位置,肛門癌可分為在肛門邊緣以上的「肛管癌」,和在肛門邊緣以下的「肛周皮膚癌」兩類。

與其他腸胃道癌症相比,肛門癌相對不常見,美國癌症協會統計,人類一生中罹患肛門癌的機率約為0.2%。然而,近年來肛門癌病例數、死亡數皆有上升的趨勢,還是需要多加留意。

肛門癌症狀有哪些?與痔瘡有什麼差別?

肛門癌被稱作「沉默的癌症」,主因在於肛門癌早期症狀和痔瘡相似,兩者都會發生「肛門搔癢」的情況,很可能因為忽視耽誤就醫。但肛門癌、痔瘡症狀還是有些不同,肛門癌症狀包含肛門出血、肛門疼痛、肛門分泌物異常、肛門口摸到硬塊腫瘤、肛門周圍或鼠蹊部淋巴腺腫大、排便習慣改變、大便失禁等,痔瘡症狀則有血便、肛門灼熱、肛門有異物感等。倘若身體出現肛門癌相關症狀,務必盡快前往醫院的「大腸直腸外科」檢查。

肛門癌高風險族群有哪些?

三軍總醫院表示,雖然引起肛門癌的原因現階段還不甚了解,不過已知肛門癌的危險因子包括:

  • 50歲以上成年人

  • 長期抽菸者

  • 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俗稱菜花)者

  • 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愛滋病毒)者

  • 多重性伴侶或有肛門性行為者

  • 免疫力低弱者,如曾接受器官移植手術者

  • 長期患有肛門廔管、傷口不癒者

  • 曾接受骨盆腔放射線照射者,如曾罹患直腸癌、膀胱癌、攝護腺癌、子宮頸癌者

肛門癌治療方式有哪些?肛門癌存活率高嗎?

肛門癌治療可分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三種。臨床上,結合放射及化學治療的「複合性治療」,是目前公認最有效的肛門癌治療方式,可將腫瘤消除或縮小後再進行局部切除手術,讓患者保留肛門功能。

有些民眾可能擔心,治療肛門癌就等於要安裝人工肛門,自尊心跟生活作息都會受到影響,因此產生逃避治療肛門癌的心態。但其實大部分情況下,肛門癌患者只要及早治療,並不需要切除肛門,除非放射治療與化學治療都沒有效,才會考量手術完全切除直腸和肛門。大腸直腸外科醫師糠榮誠呼籲,一旦發現肛門腫瘤,「不要猶豫、盡快治療」,才能盡量避免癌細胞擴散或轉移。

趁早治療肛門癌不僅有防止病情惡化的好處,還有提高五年存活率的優點。美國癌症協會數據指出,肛門癌患者平均五年存活率約70%。如果癌細胞尚未擴散,五年存活率可達83%,且有機會治癒;但若癌細胞擴散到周遭組織或淋巴結,五年存活率會降至67%;要是癌細胞進一步擴散到身體遠處,五年存活率則只剩36%。

肛門癌怎麼預防?

想要降低罹患肛門癌的機率,停止抽菸、進行安全性行為等避開肛門癌危險因子的做法非常重要。鑑於95%的肛門癌跟HPV有關,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另提醒,不論性別都可以接種HPV疫苗。50歲以上的民眾,也建議每五年定期健檢一次,檢查方式包含指診、肛門鏡切片等。


癌症時鐘快轉!十大癌症Q&A
肺癌症狀有哪些?「十大癌症死因榜首」為何不抽菸也可能得?
「沉默殺手」肝癌症狀有哪些?預防肝癌你一定要知道的5大QA
大腸癌症狀有什麼?「台灣癌症發生率榜首」常放屁要注意!
肛門癌症狀有哪些?肛門癌、痔瘡怎麼分?
「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位」乳癌存活率高嗎?乳癌檢查又該怎麼做?
攝護腺癌症狀有哪些?「男性第二常見癌症」誰是高危險群?
「癌中之王」胰臟癌存活率為何不高?誰是胰臟癌高風險族群?
「平均死亡年齡54歲」戒除三大元凶很重要!口腔癌防治必看懶人包
男性比女性常見、這個血型更要注意!胃癌預防QA懶人包
「吃出來的癌症」誰要特別注意?預防食道癌必備的5大QA

核稿編輯:廖梓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