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節氣更易傷風、感冒》中醫師:「頸椎」保暖最重要...推1茶飲養生
隨著節氣漸漸入冬,氣溫下降,中醫師分享秋分節氣需要注意的養生保健之道。(圖片來源/freepik)
秋分是一年24節氣中的第16個節氣,今年的秋分是在22日到來。俗語說「秋分瞑日對分」,指的是秋分和白天與晚上等長。在這天過後,就能明顯感受到晝短夜長,天氣也逐漸轉涼。
隨著節氣漸漸入冬,氣溫下降,秋分在日常保養最重要的養生之道就是「薄衣禦寒」。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宛容表示,因日夜溫差大,最宜注意「頸部」的保暖,以避免頸部肌肉失去彈性,而出現類似落枕或是頸椎神經相關的傷科症狀。
內科疾病方面,素有自律神經失調患者或肝鬱潛在病性的患者,吳宛容建議需特別注意秋分節氣最易影響人的情緒,對於有類似困擾的患者勿輕忽節氣對人體症狀的影響,若發現相關症狀加重,建議提早回診治療。
那麼還有哪些秋分養生之道,民眾要多注意呢?
秋分更易傷風、感冒...「頸椎」保暖最重要
吳宛容先說明,秋季氣候轉涼,是各類內傷科疾病的好發季節。「尤其頸部在日常活動中均暴露在外,更容易受環境溫度影響,而出現僵直、疼痛的情形。」
她指出,秋季防風寒的關鍵點,是在頸椎,若脖子未有薄衣保護,就容易導致頸椎氣滯、氣不上去,引發落枕,甚至因為頭頸部循環下降而更容易得到傷風、感冒。
「且在傳統上,秋分的節氣對應於頸椎第6節,素有椎間盤突出、頸椎退化疾患等患者,一定要注意在這個節氣,是否有因溫度變化的影響而導致相關神經學症狀的加重。」吳宛容提醒。
自律神經失調加重怎麼治?
另外,吳宛容也提到,秋燥會抑制肝氣,「也因此平素有自律神經失調、情緒容易起伏大、或是更年期患者,最容易在這個節氣有相關症狀加重的可能。又秋分是位於陽消陰長的開始,對應日照時數縮短,對應褪黑激素和血清素的分泌,更容易讓人產生憂鬱的情緒。」
儘管有共通的加重因素,不過吳宛容表示,對於不同的患者,在調理上仍會有不同的側重點,「如自律神經失調、無特殊體質的上班族,若在節氣入秋分後出現情緒起伏大、失眠、口乾舌燥的困擾,治療上會對應節氣加重以疏肝的加味逍遙散、柴胡、香附等藥物做處理;但若是更年期患者在秋分後情緒起伏加重、心情憂鬱,伴隨筋骨痠痛、潮熱盜汗等症狀,用藥上就會改以石膏類方如竹葉石膏湯,或是桂枝類方的溫經湯為主。」
她強調,雖然節氣會促進人體特定相關的病性,但在治療上仍堅守中醫「有是證,用是藥」的精神。
中醫師推秋分養生「百合浮小麥茶」能養心安神
至於秋分的養生茶飲,吳宛容推薦「百合浮小麥茶」:
材料:百合三錢、浮小麥三錢、葛根一錢做法:以熱水沖泡功效:百合滋陰養肺,清心補虛,能緩解秋天潛藏的秋燥病性。
吳宛容解釋,浮小麥可養心安神,用於陰虛燥熱盜汗與臟躁症,能緩解秋分節氣容易造成的肝鬱病性,葛根則在中醫傳統上是很重要走頸椎的傷科用藥,能降低頸部受寒的風。
她強調,以此三單味藥配伍,簡單而又有預防疾病的作用,是最適宜秋分的茶飲。
更多信傳媒報導
賴清德今晚宴請黨籍立委有12人未到 陳亭妃來了 林俊憲、王世堅缺席
花蓮地震後8次「成孤島」、暑假住房率慘淡不到5% 傅崑萁轟政府解決問題效率低落
紐時直指金阿波羅授權的BAC是以色列情報機構 公司唯一的老闆背景神秘
看更多節氣「秋分」相關影音:
秋分咳嗽咳不停 林可彤示範毗濕奴式、半弓式、站姿後彎 三分鐘健身操止咳化痰
秋分養生食補這樣吃 年糕燒螃蟹 保護腸胃幫助消化
秋分養生食補這樣吃 椒鹽芋絲台灣鯛 營養豐富高CP值美味
秋分養生食補這樣吃 川味臭豆腐豬血煲 香辣排毒營養開胃
白露脾胃消化不順暢 林可彤示範扭轉椅式、三角扭轉、壓腿排氣 三分鐘健身操潤腸通便
白露養生食補這樣吃 五色魚片枸杞蒸蛋 滋陰潤燥保護呼吸道
白露養生食補這樣吃 牛排佐辣味燉飯強身健體補元氣 煎牛排完美熟度秘訣大公開
白露防溫差變化 中秋柚子變身萬用果醬 陳德烈傳授超實用初秋廚房魔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