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犇報聯播:局外人札記:豬母乳

文/葉芸芸(長島 石溪) 積雪融了,水仙和鬱金香也開過了,就是春耕的季節了。 籬笆圍牆上,乾巴巴的葡萄藤才剛剛抽出新芽,最受鄰家小朋友歡迎的草莓就已經果實纍纍了。熬過霜凍的韭菜和蒜苗長得又嫩又綠,若不及時採收,牠們很快就要準備傳宗接代,所有的能量都要凝聚在開花結種子,那時候菜葉本身都要變粗老,一點也不好吃了。 還另有一種青葱名字叫做埃及行走葱(Egyptian walking onion),類似日本人吃壽喜燒牛肉火鍋必備的大京葱,長得粗壯又甜嫩多汁,若是喜歡肉食,這是香爆五花肉的絕佳佐配。埃及行走葱總是一馬當先,春天的腳步剛到,牠們已經長得茂盛,再過個把月就結了種子,種子結在兩三尺高的莖幹頂端,種子越長越大,到了夏天,莖幹逐漸承受不了重量彎腰倒地,種子紛紛落地,明年早春,一叢一叢的新苗四面八方的冒出土來。 菜圃裡不愁沒活幹 耕耘的日子要把萬事擱置,只專心把雙手弄髒,讓每根指甲縫隙都沾黏黑黑的泥土,一再地刷刷洗洗也難以恢復原來的淨白。菜圃裡永遠不愁沒活可幹,除草又除草、鬆土再鬆土,還要常常翻攪堆肥讓它發酵。頂多半天的功夫身體就會發出訊息,腰彎不下去,腿也蹲不下去,那時就只能雙膝跪在地上使力了,所幸這時辰菜圃也差不多整理好了。第2天更不得賴床,必要趕在日頭高照之前播下種子,一小區紅莧菜和空心菜,另一區玉米、南瓜、台灣菜豆仔和北方花豆。然後還得殷勤地澆水,如果這時黑雲密佈送來一場及時雨,就會覺得老天爺真是體貼,所有辛苦的勞動都得到了犒賞。 到了下一個週末,只見辛苦耕耘的菜園裡到處都是豬母乳 ,好似綠色的音符,帶著韻律爭先恐後蹦出來。不肯相信自己的眼睛,只覺得有人不按牌理出牌,又不知道何方神聖開的玩笑? 人們不都說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嗎? 那麼, 眼前這一片生猛的豬母乳,究竟是種豆得瓜了? 還是種瓜得豆呢? 意外也有好滋味 來去匆匆的現代生活中,倉皇的步伐常被規劃在一種能夠預期的情境框架中,大約是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措施, 然而,框架定見都是自我的限制,更扼殺了想像力,正如同好品味是藝術原創力的最大敵人。 豬母乳著實不在預期之內,卻是個驚喜。如果不是長在我的菜圃裡,大概也不會仔細來觀察牠,紅紅胖胖的莖,襯托著翠綠圓厚的葉子,豬母乳竟然是美麗的。於是,採收了一籃回到廚房清洗,用一鍋沸水快燙了一盤,加上蒜泥,淋上香麻油和醬油。忍不住沾沾自喜要來讚美時,卻又聽說這實在是我這種在都市長大的「城裡人」的誤解,在台灣的農村,豬母乳都是跟著蕃薯、蕃薯葉或是廚餘一起煮了喂豬的,即便是窮人家也不吃的。雖然不得不承認自己對生活的無知與傲慢,但依然為晚餐桌上那盤豬母乳的特殊風味而開心。 野菜好吃又健康 葉肉多汁的豬母乳(Purslane) 也是一種草藥,中藥名稱馬齒莧,含有豐富的亞麻酸(omega3)和維他命E和 C,豐富的可溶性纖維有降低膽固醇的功能。豬母乳這名稱給人很多的想像空間,無論我們認定牠是野草還是野菜,顯然我們的老祖先觀察到豬愛吃牠們。有異曲同工之妙的羔羊宿舍(Lamb’s quarters)則是羊群鍾愛的美食,味道近似波菜。 可食的野菜其實還有很多的,在我長島居家的院子裡,在鄰近的原生植物保護園區裡,常見的有口感滑潤的野生莧菜 (Amaranths) ,長在水邊濕地的味道近似空心菜的西洋菜(Watercress)。根部與葉均可食用的則有蒲公英(Dandelion)、甜菜(Beets)、牛蒡(Burdock)。中醫更以蒲公英入藥,根用於清肝、葉可抗季節性過敏。這些野菜都含有多樣豐富的維他命,想來吃野菜的老祖先,肯定比我們今天吃的更健康。 祖先就是白老鼠 幾百年前,航海冒險家哥倫布將蕃茄、馬鈴薯、玉米從美洲新大陸帶回歐洲,幾乎徹底改變了整個歐洲舊大陸的食物內容。今天,我們很難想像沒有蕃茄為醬的義大利麵或是披薩會是什麼? 也少有人還知道馬鈴薯曾經解決了愛爾蘭的饑荒這樣的歷史問題。當然,我們多半也不會知道,南美洲高原上的原生種馬鈴薯原本是有毒不可食的,而玉米本來竟長得跟麥穗一般。必須感激那個被西班牙人滅絕的印卡(Inca)古文明,是印卡文明令人難以置信的精密農業改良技術,今日的人類才能享用這些甜美可口的食物。 想像人類最初始的農業形態,可能是我們的老祖先發現居處洞口堆積的垃圾場上,常常長出各種可食的植物來,這是他們在叢林裡覓得果實,帶回食用之後丟棄(或是排泄出來)的種子發芽了。 用現代的語言,也可以說是我們的祖先自己充當實驗室的小白老鼠,從千百種植物中反覆檢驗其可食性? 不含毒性應該是最關鍵的問題, 而在這漫長的過程中大概會有許多人不幸中毒? 比如說,下過雨的那個下午,老祖先吃了草地上冒出來的幾個有毒的蘑菇,嚴重的一命嗚呼,輕微的拉肚子、消化不良、噁心嘔吐或是幾天昏迷神智不清。不知道要經過幾年還是幾十年? 幾百年還是幾千年? 老祖先從經驗中慢慢積累智慧,知道通過反覆交配選種能夠去除植物原有的毒性,並挑選出可口味美的,容易栽培的品種,開闢土地種植成為固定的糧食來源。 老祖先們還會把雞鴨鵝圈養起來,平日吃牠們的蛋,過陣子殺一隻來祭拜鬼神和祖先,順便給自己打牙祭補充蛋白質。甚至於一些體積與人類相仿或是更大的牛羊豬,經過我們的老祖先一代又一代的選種改良,被馴養成不再俱攻擊性的家畜,而無條件地向人類供奉牠們的奶,牠們的肉,甚至於牠們的勞動力。 放進嘴巴不一定就是食物 然而,這樣有關遠古的想像,是不需要來打攪我們現代人的思慮的。只要口袋裡還有鈔票,不管我們的肚子是不是感覺到饑餓,我們隨時都可以開一部廂型大車到大賣場去採購,那裡就會有所有我們需要的食物,以及更多我們並不需要的東西,包括那些佔據著一排又一排的貨架,讓我們的眼睛應接不暇,包裝得很漂亮,一打開就可以塞進嘴巴添飽肚子,但是我們的祖母們卻一定不相信是食物的東西。 我們也許只需要兩片土司麵包,但是我們會買回來一整條,足夠一家人吃一個星期,因為買越多越便宜,更何況這是不會長霉的麵包。自南北半球各地遠渡重洋而來的漂亮蘋果柑橘,雖然味道索然如馬鈴薯,卻能保存很久都不會腐爛。還有,放在冰箱好久好久都不變酸的牛奶、豆漿,無妨也都順便買一批,把我們的冰箱櫃子都塞得滿滿的,奇怪的是,我們的心底可能依舊蒼茫沒有著落。 是誰辜負了豬母乳 話題回到豬母乳,台灣鄉下長大的朋友,都說在最窮困的日子裡吃怕了曬乾的蕃薯煮米湯,也吃夠了蕃薯葉子,卻只有極少數說他/她們有吃豬母乳的經驗。雖然豬母乳也是早期鄉下養豬的飼料之一,但現在的台灣,據說每天各地的垃圾車所回收的廚餘數量可觀,餵飽全島的豬還足足有餘,而且即使沒有廚餘,這些土生土長的黑豬或是美國種洋白豬,也一定優先被美國玉米飼料餵飽的。 營養價值高,生命力旺盛,也無需費力栽種的豬母乳,真是被辜負了。 你喜歡這期犇報的內容嗎? 犇報是一份以提供兩岸就學、就業、民間交流,以及關注兩岸最新發展動向為主要內容的專業報,目前全省發行量達2萬2千份,期待你將這份用心與好讀的報紙推薦給你的朋友們,也歡迎富有兩岸交流經驗的朋友投稿。 兩岸犇報電子信箱:chaiwanbenpost@gmail.com 兩岸犇報部落格:http://chaiwanbenpost.blogspot.com/ FACEBOOK犇報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