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偏鄉幼教──李岳青園長:「要孩子別輸在起跑點上,但,起跑點是什麼?」

作者:黃寶玉/Ellen的加拿大觀察

讓孩子從兩歲開始「自主學習」、「自由選擇」、「自動自發」,三歲開始「小組討論、解決問題、成果發表」——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嗎?或者,這是「貴族學校菁英班」的教學現場嗎?

答案是兩者皆非。這是在臺灣台東,目前唯一一家非營利幼兒園中,具體施行的教育理念。而它們的教育成效,也已有著可供檢驗、並獲得越來越多家長認同的成績。

筆者在上一篇文章,訪問台東大學幼教系陳淑芳系主任時,她說到「台灣的家長都太輕忽孩子的自主能力了,很多時候大人才是阻礙孩子發展的主因」。這次,我們將透過投身幼教現場 30 餘年、「岳青園長」的親身實踐,看看不同的幼教模式,能給孩子多麼不一樣的發展空間。

不一樣的幼教理念:讓孩子自主學習,是最最關鍵的能力

「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以孩子為主,提供給他們自在的環境,讓孩子自己找到他喜歡的學習方式。老師的工作,是觀察、並加以引導,你會發現孩子都能在情緒穩定的狀態下,專注學習。」

台東唯一一家非營利幼兒園的李岳青園長說,不同於台灣主流中,多數強調「認知學習」(會注音、學英文),甚至以「訓練才藝」為導向的幼兒教育。在他所經營的非營利幼稚園,其最關鍵根本的幼教理念,就是從小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與投身幼教 30 餘年的岳青園長詳談後,筆者對此理念有著更深一層的體會:面對快速變遷的未來,我們非但不能直接餵孩子吃魚(填鴨式教育),也不能僅是要讓孩子快速擁有釣竿、和釣魚的技能(認知教育)——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透過自主的探索過程,獲得「瞭解釣魚為什麼重要」的關鍵知識,並且將這樣的「自主學習」,早早內化成為一生受用的基本能力。

為什麼要進行這麼「沒效率」、「彷彿只是玩樂而已」的幼教工程?或許不少家長會如此質疑。

其關鍵原因是:如此即便未來等孩子長大後,沒有「魚」可釣了(因時代快速變遷、產業或工作被取代或消失),他們還是有能力,去探索其他的生存之道。

這一點,其實綜觀如今歐美諸國紛紛以「終身學習」、「learning how to learn」為主流的教育思潮,早已蔚然成風。甚至,越是在講求「競爭力」、「創新」、「領先」的領域,對人才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視程度越高。

「可惜,還是有很多家長不認同(孩子自主學習),他們仍然要看到孩子早早會背九九乘法表,而不是去理解乘法(學數學)背後的意義。」李岳青語重心長地說:

「家長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但是,起跑點是什麼?」

筆者認為確實如此——如果在不遠的未來,連「跑道」本身都變得不一樣了,那麼斤斤計較起跑點的前後,而非「奔跑本身的意義與所需能力」,又有什麼意義?

「素養」能夠靠補習得來嗎?

舉一個近來眾人關注的教育制度改變為例:今年實施的 108 課綱,其終極目標就是要「讓台灣的基礎教育回到「以學生為主」的教育模式,讓學生自主學習、培養終生學習的素養。」

這個新課綱,卻讓很多台灣家長很焦慮地問:「素養哪裡可以補(習)?」

許多家長由於自己受的是填鴨式教育,對於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普遍沒有信心,但又不放心讓孩子只有學校內的教育,於是「為了孩子未來的競爭力」,盡可能地投入各種資源讓孩子補習。

這樣的狀況,卻反而造成孩子沒有從小培養自學能力的空間與餘裕,甚至造成年紀越大、越依賴補習的惡性循環——如此下來,突然間到了國高中起要他們「自主學習」,反而加深了難度。

當然,反過來說,兩歲的孩子,真的就能開始情緒穩定地「自主學習」嗎?筆者在採訪時,也不免有這樣的疑問。

「你聽,我們隔壁就是兩歲到三歲的幼幼班,你有聽到孩子的哭鬧聲嗎?」對此疑問,岳青園長笑著這樣反問我——我回頭看到開放式的半堵牆,只聽到老師偶爾輕輕的說話聲。在一個多小時的採訪過程中,還真的沒聽到任何哭鬧或喧嘩聲。

岳青園長解釋道:「每天這段時間,是我們的「蒙特梭利」學習區時間。孩子依自己興趣,選擇各自喜歡的教具操作——正因為孩子們是主動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當然就專注其中而不吵鬧了。」

除了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教具,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自由選擇、自動自發的蒙式教育外,岳青園長的幼兒園,還融合了「方案教學」模式,每學期(年)讓三到五歲的孩子,發展一個學習主題,並圍繞這個主題發展出「方案」。孩子們在過程中,會學習到和其他同學一起討論、發想的合作能力,最終則有一個「成果發佈會」,讓孩子們學習發表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果。

看到孩子認真去尋找答案、提問、解決問題、最後自信的發表成果,是每個老師最驕傲的時刻。筆者相信,在這樣自主學習理念下的幼兒教育,所培養出來的孩子,不僅相對更能從容地面對「新課綱」的挑戰,更可說是已經手握面對未來快速變遷、困難重重人生課題的一把金鑰匙。

培養專業又有溫度的幼兒教育工作者

三十年的幼教生涯,岳青園長仍然把每個孩子放在心上,勉勵幼教老師們「要 ENJOY 在裡面,認同自己在做的是有意義的事」。

在教育現場的努力之外,「培養專業的幼教老師」則是岳青園長給自己的第二大任務。可惜台東大學畢業的優秀人才,大多仍選擇回到自己的家人身邊,導致人員流動率較大,對於台東教育現場是個硬傷,留住人才是非常迫切的議題。

岳青園長因此呼籲,台灣教育工作者們的「薪資結構」、「資源分配」,十分需要進一步檢視(例如:非營利幼兒園教師薪資福利,遠遠不如國小附設幼兒園教師;同樣是大學幼教系畢業的教保員,薪資又不如正式幼教師;以及台東市的教師,沒有「偏鄉加給」等等問題)。

台東,可說是台灣 M 型社會問題的縮影:因為缺乏大型企業,家庭形式較常見的不是地方專業人士(醫生、老師、律師)、公務員,就是自營業者或打工族。加上普遍的青壯年出外打拼造成隔代教養,家庭功能不彰者不在少數——正如陳淑芳系主任所言:「台東的家長,要嘛管太多,要嘛都不管」,兩者都不利孩子發展最佳潛能。

或許,如今不只在台東,台灣的家長們其實都一樣:最需要做的,正如同岳青園長建議幼教老師們的,其實是好好的陪伴、觀察、引導孩子,給孩子最大的自主空間。

家長們的初心,都是希望孩子好。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更要練習不要別過度擔憂孩子的「起跑點」、擔憂孩子「只愛玩不讀書」,因而不斷發號施令、不斷強迫學(補)習——如此,反而容易造成孩子難以學習獨立、獨立學習的反效果。

「當孩子專注地『玩』的時候,有時候我們不妨別急著想阻止他們,而是泡杯咖啡或茶,靜靜地坐下來陪伴、欣賞孩子們專注於自己所好的模樣,享受短短的三五分鐘。你會發現,陪伴孩子的時間,還是很美好的!」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翻轉偏鄉幼教──李岳青園長:「要孩子別輸在起跑點上,但,起跑點是什麼?」》,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在「媽寶圈」裡成長的孩子,如何教他堅定地面對環境?

一路「北漂」33 年後回歸家鄉:打破媒體刻板印象,我在台灣發現「最好的教育」

作者簡介:

吃好米長大的台灣台東池上人,目前居住在加拿大首都渥太華地區。

美國 OHIO STATE UNIVERSITY 新聞研究所畢業後回台進入 4A 廣告公司擔任媒體企畫,後轉戰大陸任媒體公司知識管理&教育訓練總監、高端人才獵頭顧問。

遊歷過歐、亞、美、大洋洲多國,翻譯《進入廣告業》一書(廣告雜誌社出版)、發表文章散見於報章雜誌、各網站。

部落格:https://2kids2moms.wordpress.com/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柯市長看藏人自焚,彷彿納粹醫生
主權勇於實踐 正義「毋湯算計」
翻轉偏鄉幼教──李岳青園長:「要孩子別輸在起跑點上,但,起跑點是什麼?」
終結「徐國勇們」的囂張,就差你的選票
文物擺出去,升旗台蓋起來,韓國瑜想當主席啦!?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