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詩走略:兩個紅杉的故事,看灣區也看台灣環保運動變遷

加州紅杉國家公園/圖片來源:Associated Press
加州紅杉國家公園/圖片來源:Associated Press

⊙陳詩寧

疫情之後,隨著人們紛紛走出家門重新探索世界,我們的視角也隨之改變。帶著對產業的自信和台灣全球地位的新認識,台灣人是否發現了以前未曾注意到的故事?

在上半年前往美西的出差中,我在加州兩個與紅杉有關的故事中看到了台灣的影子。第一個紅杉的故事很常聽,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創立於1972年,是矽谷最著名的創投公司,也是許多台灣電子業的客戶如蘋果電腦、谷歌的投資人。另一個紅杉的故事,則是關於加州百年來科技、開發與環保之間的辯證,更複雜也更曲折,也許更能引起現在台灣社會的共鳴。

紅杉故事序曲:高山社

這個紅杉故事是在柏克萊加州大學著名鐘樓對面的Bancroft圖書館看到,到年底正在展出「環境之聲:灣區行動主義一世紀」的口述歷史。

展覽的起點是1906年4月18日早晨的舊金山大地震,當時地震引發的火災造成了3000多人死亡,並摧毀了80%的城市面積。

在重建舊金山的過程中,大家希望能多運用耐火的加州紅杉樹,而且計畫在優勝美地國家公園內築水壩,這個提議馬上遭到了在地社團高山社(Sierra Club)的反對。高山社是由自然主義者約翰.繆爾(John Muir)在1892年創辦,成立時得到了柏克萊和史丹福大學教授的支持。在高山社的努力下,加州千年紅杉僥倖逃過一劫,他們還提倡合理的城市規劃和環境設計,鼓勵使用可持續的建築材料和方法,並支持綠色空間和公共休閒區的建設。

這一段歷史對比台灣就是1999年的921大地震,921成為台灣大規模社區再造的開端,當時,許多建築師投入校園和家庭重建,期望重建的社區更加理想和可持續,為台灣的環保運動翻了新的一頁。

紅杉故事主題:海岸保護

二戰後的加州有了新的發展熱潮,也有許多退伍老兵選擇在舊金山定居。隨著居住人口的增加,開發商瞄準面積廣闊的海灣提出一系列填海項目,試圖將水域變為可居住的土地。

開發商的想法激起公民的抗議,他們湧入舊金山市議會會議抗議政府,1961年,有三名女性成立了「拯救海灣」組織,在她們的倡導下,1965年舊金山市政府成立了舊金山灣保護和發展委員會,後續並設立了加州海岸委員會。前《舊金山觀察家》記者喬·博多維茨(Joe Bodovitz)是這兩個組織的重要舵手之一,服務加州海洋50年,他在今年三月以93歲高齡過世廣受懷念。

兩個組織制定了嚴格的用地規劃政策,確保灣區的沿海和水域資源得到合理利用,他們還參與海岸線管理,提升公眾的休閒和遊憩體驗。1965年,舊金山灣大約400英里的海岸線中,僅有4英里是公共海岸線;而今天,這一數字已增至200多英里。當時每年約有2300英畝的土地被填埋用於開發,如今完全相反。通過濕地恢復計畫和工業鹽池的改造,海灣的面積不斷擴大。

台灣在海岸保護方面也有成績,例如保護黑面琵鷺棲息的台南濕地與保護白海豚活動的中部海域,及保存全台唯一自然海岸線阿塱壹。在高雄和基隆,也有市港合一的成功案例。只是差灣區一大截,我們對海岸的破壞並未完全停止。

紅杉故事變奏:從環境保護到環境正義

展覽的尾段聚焦於90年代,這次發動的是位於灣區東部的社區,由於是雪佛龍煉油廠等許多工業的所在地,這些社區遭受了更嚴重的污染與與惡意傾倒問題。居民們再次組織起來,這次是為了環境正義——追求所有人被平等對待並有意義地參與環境決策。1999年,加州通過了首部環境正義法案(California Environmental Justice Act),該法案要求在環境決策中考慮社區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特別關注那些經常被忽視或受到不利影響的社區,如低收入社區和少數族裔社區。後續這條法案對美國聯邦及別州的環境政策也產生了很大的啟發。

台灣在環境正義方面早期有鹿港反杜邦、後勁反五輕運動,近期則有現在進行式的綠能開發問題。如何在發展綠能的同時兼顧轉型正義,以環境法律訴訟為主要手段的新環境組織,會是值得期待的社會力。

紅杉故事尾聲:人類再次造成威脅

在展覽的校園之外,我還聽了一場柏克萊生態教授大衛阿克利(David Ackerly)的講座。他談到自2018年以來加州頻繁發生的野火。今年已有數十萬公頃的森林在猛烈的野火季中被焚毀,其中一些植物種子甚至已經被燒到滅絕,在野火季當地消防員甚至要用鋁箔包住最古老的紅杉以協助抵禦高溫。教授的研究指出,人類活動引起的全球暖化是多年乾旱和氣溫升高的主要原因,而這些現象使得加州極易爆發野火。

儘管人類現在沒有砍伐紅杉,但這些古老的樹木仍然面臨著嚴重的威脅,加州再次發出了警報。這是紅杉故事令人意想不到的結尾!

民間對話之始,傾聽台灣環境故事

正當賴清德總統設立了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旨在為國家的發展擬定戰略,並與民間力量展開對話,「環境之聲:灣區行動主義一世紀」展覽或許是個不錯的範例,透過口述歷史,從自然主義者到保護海灣公民到環境轉型正義立法者,或許再加上氣候變遷關注者,來自不同時期、具有不同觀點的人們,需要一個平台來討論共同的出路和解決方案。

科技進步與環境保護的雙主旋律,是加州兩個紅杉故事帶來的啟示。真心希望台灣與加州能成為太平洋東西岸的兩顆耀眼明星,共同引領世人走向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作者是二十年來企業創作二刀流,去哪裡始終不忘記者和企業人的雙重身分。從外派中國到矽谷分公司,由太平洋東西兩岸回望台灣,文化與生態如珍寶發光,傳產和數位經濟並列爭輝,正在寫作新書《末代台幹》。

更多思想坦克的文章

台灣半導體總體戰略在哪裡?

從成大歷史系申請入學掛零事件看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