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有效減廚餘 營養午餐專法牛步

環保署統計,台灣每年平均浪費六十二萬噸廚餘,相當於堆滿一萬座台北一○一大樓;國人對一般垃圾處理已有一定概念,但對「食物垃圾」遠不如垃圾回收來得確實。校園營養午餐成為廚餘的濫觴,強調食物營養的同時,不能忽略惜食教育意義。

政府將「二○五○淨零排放」視為國策目標,但廚餘腐臭釋放的氣體與汙染物,再回到大氣與土地,加速全球暖化、影響環境,違背淨零排放宗旨。營養午餐廚餘量居高不下,專家直指國內營養午餐問題缺乏更高階的跨部門協調,導致政策欠缺整體思考。

台灣兒少營養午餐調查報告曾抽查一五四所學校一周的營養午餐發現,超過二成學校每周提供炸物二次以上,另有近四成學校每周供應二次以上丸類、香腸、重組雞塊、培根等魚、肉類加工半成品,營養午餐是否營養不無疑問。該調查還發現,近半數國中生吃的分量比平常少、八成學生有吃不飽經驗,四成學生寧可喝水、吃零食、喝飲料果腹,多數主食被當成廚餘丟棄,營養午餐造成廚餘增多、不營養的亂象已影響兒少健康。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大享食育協會曾在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發起「學校營養午餐亂象多,亟需專法監督管理」連署,呼籲制訂營養午餐專法,超過五千人響應;兒盟處長黃韻璇建議改革制度面、法律面,解決營養午餐美味度不夠、湯湯水水等問題才能有效減少廚餘。

教育部擬針對營養午餐訂定專法,喊了多年依舊牛步;農業部前端食材、教育部食農教育、環境部零剩食等,若無法規,常常「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學校每天回報數字交差了事,無法真正落實廚餘減量。政府不能只用減法,把廚餘視為去化垃圾,應用加法,設法把「廚餘變資源」,才能永續再利用。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四大生肖6月翻身!屬兔「創造力」前所未有 一類人職涯將遇重大轉折
一本竟要價16800元!教科書價飆漲 退休教授嘆:只有貴族讀大學?
舊愛張書偉已成人夫 勇兔自認幹了荒唐事:還是相信愛情
22歲單親辣媽誘12歲男童性交 漫畫家重現倫理崩壞案揭駭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