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範腸病毒 教育部提醒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腸病毒疫情持續上升,疫情停課創新高。教育部今(21)日鼓呼籲,教托育機構應教導學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落實肥皂正確洗手、生病在家休息及留意重症前兆等正確防疫觀念,以維護學童健康,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5月14日資料,國內腸病毒健保急門診就診人次較前週增加,教托育機構因應腸病毒疫情停課,與歷年相比已創近10年以來同期最高。目前仍處流行期,預估疫情高峰將落在5月底、6月初。
為避免病毒透過學童間頻繁互動傳播,教育部國教署、疾管署今日邀請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會,擇定國北教大附幼舉行「腸病毒防治宣導」,示範正確洗手5步驟「濕、搓、沖、捧、擦」。
教育部指出,腸病毒傳染力極強,容易在校園、安親班及家庭等地方傳播,為預防腸病毒傳播,學校與教托育機構應教導學童掌握正確洗手時機,如上廁所後、吃東西前、看病前後、摟抱及餵食幼兒、擤鼻涕後、玩遊戲後等。
為防範腸病毒傳播,教育部呼籲教托育機構及家庭照顧者應定期清潔環境及重點消毒,同時注意居家、學習環境的通風與整潔,時常清洗消毒兒童常接觸的物品及玩具,並教導學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加強勤洗手、生病在家休息等正確防疫觀念。
教育部提醒,家長及教托育人員也應多加留意學童及嬰幼兒健康狀況,如有出現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降低重症風險;各縣市政府教育局處應積極與地方衛生行政機關合作,督導學校加強腸病毒防治教育、宣導、通報及追蹤等工作。
教育部、疾管署今日於國北教大附幼舉行「腸病毒防治宣導」,宣示「愛洗手小隊」打敗腸病毒。(教育部提供)
愛洗手小隊帶領小朋友練習洗手。(教育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