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立雄整頓壽險業 開罰上億元又禁賣「賠錢貨」
金管會今年大力整頓壽險業,連裁罰案總罰緩金額也突破1億元,罕見地超過銀行業、證券業罰緩。(圖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南山人壽新資訊系統耗資百億卻衍生出「境界之亂」,金管會開出了史上最高罰單3600萬元(含子公司南山產物保險裁罰),甚至下令停售占其保費收入近一半的投資型保單。這一刀,無疑是斬斷了南山人壽一棵極為重要的搖錢樹。
資料顯示,南山人壽8月份光是在投資型保單銷售就賣出了將近105億元,占了南山人壽當月新契約保費的61.8%,更是在整體壽險業投資型保單當中占28%;累計前8個月,南山人壽更賣出高達626億元的投資型保單,占南山前8月新契約保費1343億元約47%,目前暫排業界第三名。
換句話說,此次金管會要求南山人壽停賣投資型保單,不僅將重重地限縮了南山下半年的新契約保費收入,連帶整體壽險業的新契約保費也可能將受到影響。
保險業成「罰鍰苦主」,金管會至今開罰金額破億元
但其實,不僅南山人壽,金管會今年以來強勢整頓壽險業,光從裁罰案件就能看見端倪。根據金管會保險局所公布的裁罰案,截至9月底為止,金管會一口氣開出了64張罰單,合計總罰緩金額高達1億650萬元,不僅罕見地超過銀行業、證券業罰緩,也創下歷年來壽險業開罰金額最高的一年。
讓人好奇的是,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一連串出手裁罰壽險業,是否代表著金管會已提前看見了哪些弊端或是風險?對此,顧立雄則曾在公開場合說過:「作為一個監理機關在處理(壽險公司)上,都是從保戶的權益來著眼,我不是為了要處罰某一個人而處罰…」因此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在於,保戶權益是否有受到確切的保障。
但裁罰並非最終或主要目的,最重要還是希望業者能盡速改正相關缺失,更要「未雨綢繆」。顧立雄日前也示警,壽險業正面臨美中貿易戰、持續貨幣寬鬆政策、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各類保險商品需求、科技創新、新會計公報IFRS 17上路等6大衝擊,皆可能將影響未來的獲利表現。
17兆資金出走海外,整頓愛買儲蓄險的歪風
為了強化壽險業的體質,因應各種不確定性的挑戰,今年5月金管會一口氣找來22家壽險公司的董總開會,並宣示將進一步控管壽險業大量銷售儲蓄型保單,企圖導正國人愛買儲蓄險的風氣。
根據金管會保險局統計,2018年壽險業的整體新契約保費高達1兆3800億元,其中儲蓄型保單銷售就約有7452億元,占市場比重高達54%,這也顯示出儲蓄險確實深受國人喜愛。
但為什麼國人如此愛買儲蓄險?原因在於,台灣長年的低利環境,銀行定存的利息根本吸引不了大眾,民眾紛紛轉向比銀行定存利率更高的儲蓄險,早年累積下來,壽險公司銷售過多的高利率保單,出現了利差損現象,但壽險公司卻競相拉高儲蓄險的宣告利率,顧立雄因此下重話,要求壽險業「不能賣賠錢保單」,這才遏止了各家宣告利率的競賽。
回歸保險本質,提高保單「保障」比例
另一個問題還有,壽險公司吸收保戶上兆元資金,造成資產急速膨脹。根據保發中心統計,截至今年7月底,壽險業資產總額達到28兆5400億元,還比去年底增加2兆2179億元,但壽險業者滿手銀彈卻在國內苦無投資標的,超過17兆資金迫使出走海外,而最大的風險就是,台灣人的資產眼睜睜被匯率波動徹底箝制,像是去年台灣壽險業的匯損就高達23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單純的儲蓄不是保險的本意,提高死亡給付比率才符合保險商品屬性。」保險局局長施瓊華說,保險就該回歸保障的本質,因此金管會正研擬訂出「傳統壽險死亡保障占保單價值」比率門檻,要求壽險公司拉高壽險的死亡保障比率。
也就是說,未來壽險公司推出的新儲蓄險,必須提高保障比例、降低儲蓄比例,因此對民眾而言,購買儲蓄險也必須繳更多的保費,盡量「讓投資的歸投資、保險的歸保險」,回歸原有的保險市場機制。
有人認為,台灣壽險業的輝煌時期已過,眼前面臨的挑戰還有2022即將接軌的國際會計準則IFRS 17,因此金管會也疾呼,各家壽險公司更應該重視資產負債平衡管理,也就是得「量出為入」,別為了業績做太多不適合的競爭。
更多信傳媒報導
劍指立法院 王金平關鍵100天的秘密翻轉計畫
1萬元做5元慈善就叫公益信託 《信託法》修法做半套?
更多相關新聞
壽險獲利王 南山9月賺近40億
南山董座杜英宗 百億敗退啟示
尹崇堯代理南山 顧立雄:勿把獨董當花瓶
半年賣超500億 外資對台壽險業投不信任票
5壽險業者單月劇虧150億 4巨頭密會求生
今日最夯新聞流量前3名
一年踩3大地雷 46億恐打水漂
「不是僱傭」業者打臉勞動部
好市多硬起來「奧客秒僵掉」
______________
有話想說?歡迎投稿>>>【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