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度發現癌細胞特有交互作用 可控制腫瘤轉移及外泌體釋放

乳癌是台灣女性發生率第1位的癌症,每年有超過1萬名婦女罹患乳癌,近2千名婦女死於乳癌。

國家衛生研究院和台大醫院合作,最新研究發現,在乳癌轉移患者的血液檢體中,發現特定外泌體miRNA的含量明顯比未轉移患者高,未來可藉此偵測乳癌轉移,及早介入治療。

  • 什麼是「外泌體」?可以如何偵測癌症轉移?

台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醫師郭文宏表示,「以乳癌來講,它在局部的時候,我們用手術就可以處理掉了,但是腫瘤一旦離開了乳房之後,可能我們就沒有辦法掌控了。所以到底哪些人,我們看起來我們開得都很乾淨了,到底哪些人她已經有一些癌細胞跑出去了,我們不知道。」

研究團隊發現,癌細胞藉由調控「Ago2  K212」去乙醯化,產生腫瘤特有的「Ago2/CAV1」新穎交互作用,促使腫瘤透過外泌體釋放特定的「miRNA」。

也首度證實、外泌體核酸可作為疾病生物標記,對於未來癌轉移偵測及治療,將有相當大的助益。

國衛院細胞與系統醫學研究所副所長李華容說道,「雖然早期這個機制,我們在細胞是各種癌症有看到這樣的現象,在動物我們驗證了肺癌跟乳癌,但是最後臨床的使用都必須要再蒐集。」

研究團隊強調,過去國衛院曾開發「誘導型外泌體技術」治療腦損傷。這次研究則是全球首度發現、癌細胞特有交互作用,可以控制腫瘤轉移及外泌體釋放。

未來還可望進一步開發,作為檢測、預後和治療疾病的非侵入性生物標記。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國衛院研究癌症治療成功率低原因 VEGF融合蛋白藥物有望開發新藥
【更新】矯治精障罪犯 法務部擬不限次延長監護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