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感溫度飆43度、16縣市亮高溫燈號》防曬怎麼選?曬傷怎麼辦?皮膚科醫師完整解析

台北市體感溫度上看攝氏43度,該如何正確防曬?以及曬傷後如何處理?(圖片來源/freepik)

中央氣象署今天針對16縣市發布高溫資訊,台北市體感溫度上看攝氏43度。

日常陽光中的紫外線,除了大家熟悉的皮膚曬黑和曬傷之外,長期累積下來還有光老化、黑斑(常見的黑斑包含曬斑、雀斑、 肝斑,或者是皮膚發炎過後留下的色素沈澱)以及增加皮膚癌的風險。

且不論是晴天、雨天、陰天,其實紫外線無所不在。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除了會刺激皮膚底層的黑素細胞增生使膚色變深、肌膚發紅、發癢之外,還會刺激體內自由基發生導致加速老化及膠原蛋白流失。過度的紫外線曝曬,還可能提高皮膚癌的發生率,原發性皮膚癌可分為棘皮細胞癌、基底細胞癌、黑色素瘤與其他數量較少的惡性腫瘤,其中棘皮細胞癌及基底細胞癌已經證實和長期的日光照射有關。

「因此將正確的防曬觀念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皮膚科醫學會指出,全方位的紫外線防護可以簡單用ABC法則記憶,來正確防曬。

究竟民眾要如何注意防曬和曬傷後的處理呢?

紫外線照射恐增皮膚癌風險

皮膚科醫學會整理指出,ABC法則中的A代表Avoid(避免),盡量避免在日正當中,紫外線指數最高的時間外出;B代表Block(阻擋),善用一些實體的遮蔽物,比如建築物或大樹的陰影、撐傘、戴帽子等;C代表Cream(乳液),擦防曬乳液。「市面上的防曬乳液種類繁多,包裝上的標示也是五花八門,民眾看得懂標示進而選擇適合的防曬產品相當重要。」

皮膚科醫學會也提到,紫外線的照射可能會增加皮膚癌的風險,其中,黑色素癌是第三常見的皮膚癌,卻是死亡率最高的皮膚癌。「黑色素癌的發生率近年來有顯著提高,目前是成長速度第二快的癌症;在美國佔所有皮膚癌發生率的3-5%,但卻占皮膚癌死亡患者65%。」

108年衛福部癌症年報資料顯示,在4,442位皮膚癌症患者中有288位是黑色素癌 (6.5%),該年度死於黑色素癌的患者數為151人 (52%),仍不可掉以輕心。

皮膚科醫師強調,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黑色素癌最好的處置方式,癌變的過程可由數月到數年的時間不等,因此只要多注意,仍有充裕的時間可在腫瘤發展到垂直侵犯期以前進行切除。

曬傷了該怎麼辦?

郭綜合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蘇筠婷表示,輕微的曬傷時,皮膚會發紅、疼痛,且碰觸時會有灼熱感。「皮膚發紅一般在曬後12-24小時達到高峰,3天後會慢慢消退,之後會呈現乾燥脫皮。如果是嚴重的曬傷,還會出現水泡,且合併患部的劇烈疼痛、腫脹甚至會發燒。」她強調水泡不能戳破,在妥善照顧下一般來說7-10天會痊癒,不會留疤。

那麼若曬傷了該怎麼辦?

蘇筠婷指出,輕微的曬傷是自限性的疾病,一般來說3-7天內都會慢慢痊癒。「一注意到皮膚曬傷發紅須儘速一日多次局部降溫,可使用濕紗布或乾淨的冷毛巾冷敷,每次10-15分鐘(非冰敷,以免皮膚再度受傷)、浸泡冷水或沖冷水澡。洗完澡將身上拍乾後可抹上含蘆薈(aloe vera)或大豆(soy)成分的保濕產品,若有水泡形成,千萬不要把水泡弄破。」

此外,因曬傷時會增加水分的流失,蘇筠婷強調需要多補充水分,並可依醫師指示使用外用藥膏和口服止痛藥。「在曬傷完全恢復前,如仍有戶外行程要以物理性遮蔽(如薄長袖衣物)保護曬傷部位,如果出現暈眩、全身無力,噁心感、冒冷汗或發燒時,須儘速就醫。」

曬傷後,洗完澡將身上拍乾後可抹上含蘆薈(aloe vera)或大豆(soy)成分的保濕產品。(圖片來源/freepik)

挑選防曬產品該注意哪些事?

想做好防曬,若是用避免直接曝曬、戴帽子、撐傘遮擋陽光的方式,可能還是會因紫外線可透過玻璃或物體的折射、反射,就算人在室內還是難以防止無孔不入的紫外線。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美容醫學中心副院長黃志宏表示,這時塗抹防曬品就是種不錯的防曬措施,他也列出挑選防曬品必注意的「防曬指標」指南:

1. 防曬係數SPF(Sun Protection Factor)

常看到防曬品在廣告中標榜各種SPF係數,有SPF15、SPF30,甚至是SPF50,SPF係數是否越高才越好?黃志宏解釋,SPF是指在塗抹防曬品後,在光源照射下,皮膚產生發紅現象所需的時間,與不擦防曬品時所需時間的對比值,就是所謂的「防曬係數」。

「舉例來說,如果不塗抹防曬品的情況下,在光源下20分鐘會使皮膚發紅,再塗抹某防曬品後需4小時後皮膚才會發紅,這個防曬品的SPF防曬係數就是12;240(分鐘)÷20(分鐘)=12。事實上,防曬品的作用原理,是藉吸收或反射、折射,來達到減少紫外線進入皮膚,所以SPF真正代表的是類似過濾紫外線的效果,而不是真的阻止紫外線進入皮膚。

2. 紫外線波長UVA、UVB、UVC

黃志宏也提到,紫外線依波長的長短可分為長波UVA、中波UVB、及短波UVC三種,其中UVC的穿透力與傷害性最大,幸好大部分的UVC均會被臭氧層吸收,不會照射到地面上。「中波UVB會引起皮膚曬傷、老化、以及誘發癌變,SPF防曬係數就是屬對UVB的防曬指標。而長波UVA也會導致皮膚癌,由於波長更長,它能更深層地照射皮膚,深入到真皮層,使皮膚出現曬黑、早衰老化的現象。」

3. IPD、PPD、PA數值

至於PPD、IPD、PA數值,代表的意思是延長皮膚被UVA曬黑時間的倍數。

黃志宏解釋,IPD與PPD常見被用於歐美防曬品的防曬指標。「IPD是立即性的曬黑,在照射UVA後立即變黑;PPD是持續性的曬黑,皮膚產生持續 24 小時以上的變黑現象所需時間,與不擦防曬劑時所需時間的比值。舉例來說,一般人曬10分鐘的太陽會有持續性的曬黑出現,則PPD10的防曬,可以延長為100分鐘才被曬黑(PPD10=10分鐘X10倍=100分鐘)。」

而PA是被用於日系防曬品的防曬指標,也是國人最常見的針對UVA的防曬指標,常見以+號的多寡表示。PA+表示PPD數值2-4,PA++表示PPD數值4-8,PA+++表示PPD數值>8。

皮膚科醫學會強調,在選擇防曬產品時,一定要選同時含有對UVA和UVB具有防護作用的成分,且真的要達到產品所標示的防曬力,一定要擦足量的防曬產品。「大多數人因為怕油膩,塗抹的量都不夠。簡單來說,臉和頸部至少需要擦到半茶匙的量,單隻手也必須擦到半茶匙的產品才足夠,而且最好是出門前20分鐘就要塗好。」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禁止房東超收電費!新規定7月中上路 租客如遇超收可向消保會申訴
立院議事處突排審綠委《選罷法》修法 吳秉叡急撤案理由曝光
馬斯克找上梁見後 美超微供應超級電腦用水冷式散熱伺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