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化與彰化半世紀情結難解

台化與彰化半世紀情結難解

在彰化設廠超過半世紀的台灣化學纖維公司,因為3張燃煤許可證未通過,面臨台化廠目前最賺錢的汽電共生發電業務要停工,兩個多月來,不斷引起話題,29日期限最後一天,環保局長特別在下班前兩個小時公開向台化喊話,說只要台化補正資料就會依法審核,台化卻仍維持高姿態,早有員工等在縣府新聞處門口高聲嗆聲,擺明縣府不核發就是刁難。 事實如何人民自有公評,不過從51年前台化到彰化設廠的第一天開始,儘管它的事業體不斷擴大,集團的各公司有賺有賠,台化從開始的員工上萬人,工廠24小時日夜無休運轉,到現在員工所剩無幾,化纖業成為夕陽產業,果然也是滄海桑田,唯一不變的是對地方政府、對地方人士的一貫高姿態,始終如一。 世居在台化北邊泰和社區的縣議員黃育寬,自稱是從黑手起家,事業有成後從政。對於台化不斷向縣府施壓說員工生計會受到影響,他直言,他自己工廠的規模和台化沒得比,但以他的經驗,說這種話是「騙外行」,因為依照勞基法規定,廠方須提撥一定比例的退休準備金,尤其以台化這種大廠,每年提撥的勞退金高達20多億元。 「台塑集團是全國最大的民營企業,員工的年終獎金可拿到半年底薪,讓彰化市內其他小廠員工羨慕不已,如果真要關廠,台化反而要感謝縣府幫他解套,省了一大筆退休金。」 黃育寬說,這本來就是企業主應盡的責任,把它全推給縣府,又把員工推到最前線去抗爭,有失第一大廠的風度。 他說,處理遷廠、員工的異動,台化最內行,以往為了六輕建廠,1萬多名員工,有的派到嘉義,有的派到麥寮,動輒幾千人的調動,台化可以每天派交通車接送,這方面台化的能耐無其他廠商能及。 要談台化到彰化,就要從八七水災說起。黃育寬的阿公在他小時候,常提起八七水災時,大肚溪潰堤,住家附近全淹水,阿公站在屋頂上,看著無數人被大水沖走,邊看邊流眼淚。 水災把縱貫鐵路橫越大肚溪的鐵橋沖毁,蔣介石派陳誠前來辦理災後重建,在國聖國小旁邊興建一批「模範厝」給無家可歸的災民居住,又派許多「榮民」來修鐵橋,附近很多鄰居婦女被榮民輪姦,有些人不得已嫁給老芋仔。 好不容易大家辛苦重建家園,才剛要有收成,在當時的縣長呂世明和他擔任省議員的弟弟呂俊傑兩人的主導下,引進台化到彰化設廠,縣府對居民半哄半騙,說未來30年內台化若不經營本業,土地就要還給地主。「你想,他們再苦也要熬過30年,期限一過,所有權全歸台化。」黃育寬說。 「那根本是搶人家的財產,他們以每坪土地30元的收購價強制徵收,我鄰居有4分地,只拿回不到4萬元,剛好用來租屋、娶某等開銷後所剩無幾,50幾年過去了,那些土地現在價值1億以上,鄰居只剩下老婆還是當年那個新娘。每個人回憶起那段土地被強徵的過往,到現在還會眼眶紅。」 因為那是第一次在大家努力了幾年,終於把農地整好,開始種植水稻、番麥、番薯等,都已經可以收成了,想不到一覺醒來,到田裡一看,農作物全被推平,看在農民眼裡又心疼、又難過,又無奈。 「那幾年災後物資極度缺乏,又因死了太多人,一度造成瘟疫大流行。有一位阿婆看到可以收成的農作物被推平,唸了幾句,就被台化派來的工人一腳踹到圳溝裡。」 「你知道有一年彰化大做醮是為什麼嗎?就是因為水災加瘟疫加老芋仔強暴婦女,再加上台化強徵民地,一連串的災難,不祈求神明保佑,又能怎麼辦?」 彰化市東區擴大都市計畫圖。即便台化遷廠或參加都市計畫重劃,擁有將近80甲土地 的台化,仍是最大贏家。(圖/彰化縣政府) 台化總共在現在的廠區徵收將近80甲的土地之後,最初的化學纖維廠獲利可觀,台鐵特地開設了一條支線直接載貨進入廠區。頭幾年它是向印尼買木材,回到廠區後,以好幾甲土地的大面積設置露天鹽酸池,木材進廠後即推入池裡,讓鹽酸將木質部份腐蝕後,取得纖維作為原料,鹽酸水就直接排到水溝,有很長一陣子全彰化市的水溝水都呈黑褐色,有一次陽明國中附近居民家裡養的雞不慎跌落水溝,飼主抓起來時,翅膀竟然張不開,雞也死了,這麼毒的水,流到大肚溪出海、流到圳溝下游和美、線西、伸港等鄉鎮,北彰化的農地全遭污染,也不知道多少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早已把這些鄉鎮生產的有毒農產品吃下肚了。 前省議員白權也曾提過,有一次朋友介紹他到線西買農地,他一到場時,看到的是一片黑水溝及空氣中揮之不去的惡臭,買地的意願早被嚇跑了。那惡臭正是彰化人人人熟悉的台化特有味道。 「因為木材進口量非常大,多數是從印尼等地進口的,據說是向當年紅歌星白嘉莉老公的公司買的。整船進口的木材中,有時難免有大蠎蛇躲在中空的木頭裡,進廠之後還會偷渡出來逛大街。」 相較於近來來環保意識抬頭,台化也因為化纖業務的成本考量,早在15年前即遷往中國,卻因為當年政府以獎勵汽電共生為名,讓台化可以公然在市區燃煤產生蒸汽與電,又因汽電共生核准權在經濟部能源局,根本不必經過地方政府的工廠登記,才讓台化在化纖廠賠錢的情況下,反而是以化纖廠所需之汽與電為名,行火力發電之實,將大量發電轉賣台電,又成了它賺錢的金雞母。 黃育寬說,以台化在彰化這半世紀以來,該賺的也賺很多了,在近年環保意識抬頭的時代裡,全國第一大廠如果還不思轉型,還是墨守50年前的掠奪式經營手法,終究會遭到人民的反對與厭惡。而彰化市也因為有這家占地將近80甲的台化廠,半世紀以來的都市計畫無法通盤檢討,而人口數已經由當年的10萬人增加為現在將近24萬人,生活品質的不良是最受詬病之處。 他說,近年來,從前任縣長卓伯源時代就曾多次與台化協商遷廠或轉型,讓東區可以正常發展。現在換了縣長,重提彰化東區擴大都市計畫案時,台化廠區部分並未觸及。但以他在地人的立場,其實台化在前不久縣府舉辦兩次說明會時,公司均派員參加,可見公司對於擴大都市計畫時一併考量列入,應該也是選項之一。 而這塊當年以每坪30元徵收的土地,目前市價少說也有每坪30萬元的行情,地價上漲達當年的1萬倍!扣掉公共設施及回饋部分,光是土地重新規劃,公司獲利超過彰化縣政府每年總預算380億元,如此創造公司、市民與政府三贏的局面,應是最完美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