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劉明德】只給達悟族補償金 不能解決核電環境安全問題

Taiwan's President Tsai Ing-wen (C) speaks after registering as a presidential candidate outside the Central Elections Committee in Taipei on November 19, 2019. - Taiwan will elect a new president and parliament on January 11. (Photo by Sam Yeh / AFP) (Photo by SAM YEH/AFP via Getty Images)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作者為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博士

總統蔡英文在2019年11月22日宣佈編列新台幣25.5億元回溯補償金給達悟族。蔡總統的做法當然是對的、值得肯定的,是轉型正義的體現,但是,做的還不夠。因為,達悟人和我們都需要一個明確的承諾和行動,什麼時候,達悟族和住在台灣的我們,尤其是核電廠附件的居民,可以不再擔心核威脅。

核電廠的興建起於一個錯誤的思考邏輯。人們以為,當經濟發展快速的時候,就一定要興建核電廠來解決缺電的問題,這是致命的錯誤,也是造成至今反核抗爭不斷、核廢料無法安全貯存、出現鄰避效應的源頭所在。

早在1964年,就有人指出「因為核廢料的必要的最終處置的危險和成本,可能會使得有必要放棄核能的發展。」這句話說得很委婉,但其實是指出,發展核能是一個不應該有的開始。我們就從兩個方面來理解為什麼興建核電廠是錯誤的,為什麼支持核電的人所說的經濟效益高於環境安全這樣的立論是錯誤的。經濟效益與環境安全的關係孰輕孰重的問題,做一個比喻就很容易理解。如果非要把兩者對立起來看的話,經濟效益就像一個有錢人得了癌症,而環境安全就像一個窮人但身體健康,在這種情形之下,究竟是經濟效益重要還是環境安全重要,這不是一目了然的嗎?

大部分支持核電的人的說法是,沒有核電就沒有經濟成長,因為台灣電力不夠。這種說法顯然是誤導了兩者之間的關係。經濟成長是公共政策制定的最高依據嗎?為了經濟成長就可以犧牲環境安全嗎?在不犧牲環境安全的前提之下,就不可能有經濟成長嗎?就算真的需要更多的電力,就一定要從核電而來嗎?以上問題的回答都不是。

首先,人民的幸福不等於經濟成長,這一點正可以從蘭嶼人民的期望得到證明。其次,沒有環境安全,經濟成長有何意義?這一點可以從暴露在核輻射的工作人員身上得到體現。據蘋果日報報導,三名輻射檢驗師雖然可以月領28萬,但換得的是癌症。其三、經濟成長的途徑有很多,不是只有用電量一個指標。事實上,用電量反而可能是一個負面指標,只是證明了資源利用率不高。例如:台灣的工業用電在2019年1-9月的用電量當中,佔了全國總用電量的55.5%,這個數字在其他國家並沒有這麼高,例如大力發展文創和知識經濟的英國的工業用電只佔全國用電量的31.6%(2011年的數據)。其四,如果真的需要增加發電量,那就可以從生物質能、傳統的水力、火力發電或是再生能源,這些都是可行途徑。其中,雖然石化能源不環保,但是,沒有核事故、核輻射、核廢料處理的問題。

接下來,我們來探討核電的所謂經濟效益。不可否認,核電讓我們不缺電。但據說核電相較於其他二次能源的發電成本最低、台電公司盈餘的94%來自於核電,這些能稱之為經濟效益嗎?不能,因為衡量一個經濟行為不能只從一個方面來看,還必須從負外部性來看。核電有哪些負外部性呢?核事故的威脅、核廢料的處理成本、人民的恐慌、反核運動的社會成本、環境污染的成本、立法院的質詢成本、生了不明怪病的醫療費用以及因此失去親人的家庭成本、發生事故的賠償費用、回饋金等等,這些成本有算進去嗎?沒有。

因此,核電的經濟效益必須重新計算,而計算的結果是很明顯的弊大於利。

蔡總統給了蘭嶼達悟族補償金只是走出能源政策的第一步,然而,這一步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給人民一個清楚的廢核時間表,大家共同去努力。在廢核之前的這段過度時間,以同步增加再生能源、水電、火電、生物能等的方式替代核電的缺口。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用中華民國來修飾台灣?
臺美中三方皆應避免誤判
「中共介入」讓蔡英文選上主席?看民進黨把共諜當東廠
一場「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香港區議會選舉
陳文成命案的另類務實看法

今日最夯新聞流量前3名
高以翔猝逝「節目出事非首次」
「妖股」90分鐘瘋狂跌掉98%
宋:韓國瑜現象是台灣最大悲哀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