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戴發奎】核電廠不應該成為換選票的工具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當人們了解訊息很少且難以被客觀數據說明的時候,就會很容易以為應該責怪某一方,能源政策剛好符合上述的條件,於是就成為每次選舉在野黨很好換選票的工具。

11月13日及12月12日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與其國政顧問團共同舉行記者會,抨擊蔡政府錯誤能源政策,指出蔡總統錯誤的能源政策為「三不」:總統做不到,人民吃不消,人民受不了。

政策不能在道德方面對自己有利時就談道德,指出如日本福島核災,生命比賺錢重要,經濟對敵人有害時就只談經濟,又如台灣出口年年創新低,台灣需要便宜的電力以吸引外資,更糟糕的是兩者交互運用。有些政策不宜在選舉時提出,這會將理性討論變成口水之爭,成為倘若日後自己執政時的絆腳石。

核能不安全及到目前為止核廢料都無法長期安全儲存幾乎是所有人的共識,問題就在要忍痛一次性廢除,或是以核養綠方式逐漸淘汰核能機組。廢核電牽涉到兩個層面,一是如果要在短期間讓所有的核電廠機組停止運轉,能否有穩定的其它電能補足,第二是我們要付出多少的代價。

從本質上可以看做是同一個問題,都是為了經濟在服務。充足便宜的電力是為了吸引更多的廠商前來台灣設廠,單就民生用電,這幾座核電廠可有可無,也就不用為了以較高單價的再生能源發電來彌補核電力缺口。

再生能源之所以每度電發電成本高於核電,在於整體用量還沒那麼高,以量制價,這就好比現在的智慧型手機,最便宜的一兩千就可上手,30年前一部黑金剛手機要價十萬以上,一個中華電信號碼也要兩三萬元。

目前大眾所熟知的再生能源分為太陽光及風力發電兩大型態,另外還有中國大陸在力推的「抽蓄發電」(Pumped-storage hydroelectricity),一種特殊的水力發電廠。它將離峰電力以水的位能儲存起來的大型裝置,在用電的尖峰時間再用來發電。

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在二十年前剛興起的時候因為晶片效能及技術還不夠完備,每度電的發電成本(電廠建置+輸電設備)攤提下來要超過5元,是核能發電的近5倍,這一兩年隨著再生能源廣泛運用與科技進步,已經能實現每度發電成本平均在2.5元以下的目的,逼近核電,例如荷蘭波瑟勒 (Borssele) 1號與2號離岸風力發電場,每度電0.087歐元(台幣2.91元),中國的太陽光電每度電成本更是降到了台幣1.4元。

例如早期我們看到的風力發電風機都是設在陸地上,頂多二三十公尺了不起,當水下基礎建築技術成熟,風機就離岸架設,為了減少地面摩擦力,風機一口氣提升到150~200公尺之間,以V164 機型僅需要每秒 4 公尺的風速就可以發電,這個概念是「蒲福風級表」17級風中的第3級,樹葉與小樹枝被吹動,發電功率是早一代SWT-4.0-120(4MW)的 2.41 倍。

有了離岸電廠技術,就連越南那種一年四季炊煙筆直上的國家都能發展離岸風電,越南風電已投入供電的有平順省綏峰風電廠30兆瓦,薄寮省公理風電廠99.2兆瓦,以及富貴島的6兆瓦、奈潭風電廠第一階段的功率為8兆瓦等,合計143.2兆瓦,是台灣五座核四廠(兩部機組)。運用科技的持續進步讓政府躉購電價能不斷下修,從一開始的5.8元一直降到現在的不到3元。

躉購是「整批購買」的意思。是對綠電的「保證收購」,源自德國2000年《再生能源法》的Feed-In Tariff(簡稱FIT)制度,有了這套制度讓再生能源裝置量迅速提升。

躉購與我們常聽到的公共工程B-O(Build–Operate,建設與經營)多的是政府的保證,好處是政府可以零出資,資本投資建設電廠可以減少在營運上的風險,這也是目前台灣的再生能源發展模式。

躉購跟一般補貼制度的差異在,一般的補貼是由政府補助設備購買,卻難保證設備被良好維護。2000年德國開啟了「躉購」這樣的新經營模式,不同以往電廠多是由政府興建,躉購制度是由民眾或私人廠商自己掏錢建置再生能源設備,政府以躉購費率向民間收購綠電。設備機壞了,廠商要負責維修,沒有風或陰雨天發不了電也是廠商自己的損失。再生能源配和躉購制度已經是當下過渡非核家園最好的方式,沒有第二。

核能電廠是人類文明發展進程的一部分,是從最原始的燃燒煤炭到未來最終以可控核聚變發電之間必然的過程,能源與其它所有事物共同的特點是人們傾向先追求生產最大化,之後再慢慢以科技解決污染及安全問題,包括燃煤產生的溫室效應以及蘇聯車諾比、日本福島核災事故,好和壞是全體人民要概括承受,是歷史共業,沒有核電廠的國家是因為早年沒有錢興建而不是有什麼先見之明。

從廢核進展到綠能時間表的問題可看做買房子,等存夠了錢一次付清或是向銀行融資分期付款立即進住,各有利弊,以核養綠的做法屬於前者,這樣的好處是可以穩定電價,但難保不會有像日本福島那樣突然來個天災造成台灣全島無法居住,相反的全力發展再生能源,短期內就可取代核電,勢必人民需要忍受與科技進展期程成反比的高電價。

核電究竟要不要廢及何時廢這樣的科學問題本是很客觀,可以理性計算出對經濟的影響,一旦與政治扯上關係成為換選票工具就更難以解決也沒有人真心的想要解決,廢不廢核已經不是當務之急,重要的是當不幸成為在野黨時還可以拿出來攻擊執政者營造選民支持,就好比要不是你沒死,否則也活不了這麼久的邏輯,要不是當初我們執政時沒有堅持到底廢核,現在也不能反廢核的道理是一樣。就如同歐美大製藥廠的觀念,研製慢性病處方藥比一次性醫療重要,可以長期的賺病人的錢。唯有從這一次在野黨做示範不再拿廢核做文章,核電及能源問題才能根本的解決。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別再被恐中帶風向 台灣民主沒那麼脆弱
新數位落差!一個MBA如果不懂AI,價值恐比同齡大學畢業生還差
台美雙邊貿易協定不是用喊的
張善政正在下架韓國瑜?!
用老招、老梗打選戰的國民黨 潰敗只是剛好而已!?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