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民眾感染新冠至少有一器官受損! 家庭醫學會帶你看疫苗3大迷思
雖說新冠疫情已流感化甚至感冒化,但據統計,去年冬天新冠死亡人數是流感的9倍,足見新冠的持續變異仍威脅民眾健康。在即將進入呼吸道疾病盛行的秋冬季節,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攜手新冠肺炎衛教大使「防疫女神」賈永婕,呼籲年長者、慢性疾病患者以及在學兒童都應該在10月1日疫苗同時開打後,盡快共同接種流感及最新JN.1新冠疫苗,降低重症與死亡的風險。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醫師表示,許多人都誤以為新冠病毒已經不具威脅,但其實並非如此,新冠病毒持續變異,導致疫情詭譎多變,今年夏天已經造成一波疫情,緊接著馬上要進入呼吸道疾病盛行的秋冬季節,恐又會造成一波新的高峰。
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新冠併發症患者中近8成為65歲以上老人家,死亡患者中更是超過9成都是長者、86%有慢性疾病,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吳至行也指出,據國健署統計,台灣近5成長者患有3種以上慢性疾病,當慢性病越多新冠死亡風險就越高,若患有2至5種慢性疾病,會提升死亡風險達2.6倍,民眾千萬不可放鬆警惕。
此次擔任新冠肺炎衛教大使的「防疫女神」賈永婕,自詡為「疫苗乖寶寶」,她表示,自己在新冠肆虐期間,只要有疫苗能打,就會去打,老公跟孩子們都會被她帶去一起打,提升保護力。因此首次確診新冠肺炎時,喉嚨爆痛很不舒服,但兩天後身體就恢復正常了,她相信是因為有打疫苗的緣故。
家庭醫學會也特地指出新冠預防的3大迷思,期待可以藉此建立民眾的正確觀念。
迷思1:「新冠就像小感冒,確診也不會太嚴重?」
吳至行表示,新冠感染並非只會有輕微的呼吸道症狀,事實上,新冠病毒會結合身體的ACE2受體進入人體全身器官,對心,肺,消化,大腦,腎臟等帶來許多損害,且年紀越大影響越大。
有研究透過MRI進行追蹤,發現7成低風險患者至少有一器官受損,所以千萬別以為新冠感染像是小感冒一樣,症狀恢復就代表沒事了。此外,慢性疾病患者,例如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以及過重或肥胖者,重症風險更是高,若本身有心血管疾病新冠死亡風險會提升4倍,若為透析患者死亡風險更是高達10倍。
迷思2:「新冠疫苗打過就不用再打?」
新冠病毒至今仍持續變異,目前流行的變異株為JN.1以及其子代變異株,如KP.3等。黃振國強調,當新冠病毒變異大就需要更新疫苗,目前流行的JN.1變異株跟先前的XBB變異株已有40個變異點,差異很大。而目前的JN.1疫苗可以預防現在流行的變異株,因此無論過去有無接種新冠疫苗,都要記得接種最新的JN.1疫苗,以更新抗體,確保體內有保護力。
迷思3:「大多數時間都待在家裡,應該不需要打疫苗?」
新冠病毒會在家庭成員間傳播,據研究發現,有7成指標病例為在學兒童。黃振國表示,這也就是疾管署會將學童列為第一波新冠疫苗接種對象的原因之一,學童接種疫苗不但可以保護自己,更能保護同住的高風險族群。
至於多久該打一次疫苗?吳至行說,其實最好要跟進病毒的變異性,半年到一年打一次,他請大家不用擔心疫苗副作用,因為目前劑量、濃度都有微調,因此不會出現以往注射疫苗不舒服的情況。至於疫苗廠牌的問題,黃振國表示,目前只有莫德納有針對最新JN.1研發出新疫苗,不過由於副作用較小,請大家不需要陷入疫苗廠牌的迷思,呼籲符合接種資格的民眾盡快接種流感與最新JN.1新冠疫苗,降低重症與死亡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