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者專題—六輕環境難民】污染無定論的六輕「科學煙霧彈」

報導者獨家授權Yahoo奇摩

文/房慧真 攝影/ 林雨佑、余志偉、吳逸驊 共同採訪/何榮幸、林雨佑

石化廠的污染問題,從國外到台灣,背後都是一場漫長的科學戰爭。

企業透過智庫與基金會,挹注科學家研究,在發生科學論戰時幫忙助拳圍事,在《販賣懷疑的人:從吸菸、DDT到全球暖化,一小群科學家如何掩蓋真相》書中,我們看見美國科學界的醜聞。

當有科學家揭露「石化廠大量排放溫室氣體,造成臭氧層破洞」,就會有另一派獲得業界資金挹注的科學家出來攻擊揭露問題的人,主張「臭氧層破洞是火山爆發導致」,並透過大量報刊投書成功模糊焦點。

掛上科學家頭銜的一時個人評論,和經過同儕審查,嚴格檢驗的多年學術研究,被放在同一個天平上,得出「污染無定論」的結果。從國光石化、PM2.5到許厝國小遷校紛爭,這樣的科學戰爭模式,也正在台灣上演。

這場科學戰役,要從8年前企圖讓白海豚轉彎的國光石化建廠案開始說起。

2010年7月5號,平時埋首書齋的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來到國光石化健康風險評估的專家會議中,提出一份報告:「國光石化營運造成PM2.5與健康及能見度之影響」。報告中,莊秉潔用政府的公開資訊算出國光石化如果營運後,將因空污引發的癌症死亡人數。這份報告如一顆燃燒彈,從文弱書生的手上擲出,引起轟天巨響,媒體大幅報導,在環團抗爭與各界人士呼籲的強大壓力下,不久後的2011年4月22號,當時的總統馬英九宣布國光石化停建。

國光石化停建,讓一位民間學者走出象牙塔,挺身而出。8年後莊秉潔在中興大學研究室跟我們回憶起這一切,他說自己是個傻頭楞腦,待在中部做研究,不太會先設想利害關係的學者。

大環境的勝利,卻是莊秉潔個人災難的開始。

國光石化停建沒多久,2011年9月,原本國光石化的董事長陳寶郎,轉任台塑石化董事長。隔年2012年5月,台塑集團下的台化纖維以及麥寮電廠,對莊秉潔提起妨害名譽的民、刑事告訴,求償四千萬元。提告的依據之一就是莊秉潔在國光石化會議中的發言,第一次開庭法官就質疑:「被告莊秉潔的言論,當時是針對國光石化,現在你們台塑六輕跳出來告他,也是滿奇怪的!」

到底干卿何事?莊秉潔關於國光石化與PM2.5的重磅報告中,以距離國光石化不遠的六輕作為比較的基準,得出「國光石化營運將比六輕石化營運致癌死亡人數多150%」的結果,讓台塑因而提告。

雖然在2013年9月4日,法院判決台塑集團敗訴定讞。提告仍造成寒蟬效應,2012年台塑六輕正準備提出擴廠申請,環境記者朱淑娟投書報刊指出:「在這段期間台塑六輕持續提出擴廠案,但相關領域學者卻幾乎全面噤聲。」果然在2012年底,通過六輕4.7期環境差異分析,擴廠成功。

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的研究得出「國光石化營運將比六輕石化營運致癌死亡人數多150%」的結果,讓台塑因而提告。(攝影/林雨佑)
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的研究得出「國光石化營運將比六輕石化營運致癌死亡人數多150%」的結果,讓台塑因而提告。(攝影/林雨佑)

一場萍水相逢的座談會

戰爭還沒結束。

除了六輕與國光石化的研究,莊秉潔在2012年就率先提出PM2.5問題,他一篇〈PM2.5與石化產業〉的研究內容在2015年3月,被《康健雜誌》引用,指出全台測站PM2.5濃度影響最大前3名為六輕、台化彰化廠、華亞汽電廠,均為台塑集團旗下企業。

剛好也在這個時候,中國媒體人柴靜的《穹頂之下》在網路上播映,熱度延燒到海峽這頭,PM2.5正式進入台灣民眾茶餘飯後的話題中。

PM2.5的話題未休,同時在3月,一場會議隨即召開—「台灣細懸浮微粒(PM2.5)常見迷思大公開座談會」,主持人是國家衛生研究院名譽教授溫啟邦,與會的學者有謝顯堂、陳昭文、蔡善璞,以及兩位國外學者。《聯合報》報導了會議內容,刊載在台塑的企業刊物中。

學者來頭個個不小,都是美國名校的退休教授。會議中欲破除的十大迷思,包括:「空污引起肺癌?」「台灣中南部真如媒體說常紫爆?」「空污元兇-工業區?」謝顯堂表示:室內不良空氣品質比室外空氣污染更嚴重;蔡善璞則認為:加強民眾科普教育共同減少PM2.5排放,如照明採用省電燈泡、多利用大眾運輸系統及減少露天焚燒;陳昭文提到:美國環保署指出PM2.5可能不是一個適當的污染指標。

除了陳昭文,溫啟邦也針對莊秉潔所引用的美國學者Pope的研究方法大肆批評:「他(Pope)將美國各城市空氣污染的資料與該城市肺癌高低或該城市平均壽命作連結,試圖找出其關連性,但卻沒有收集個別的PM2.5的資料,這是最嚴重的缺失,也沒有將個人肺癌患者與是否有吸菸史作關連。國際研究公認,造成肺癌最主要的原因,有86%都跟吸菸有關。」

頂著國外顯赫學經歷的科學家們駁斥PM2.5的研究方法並不適用於台灣,本土科學家卻主張台灣要趕快重視益發嚴重的PM2.5問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科學論戰的技術門檻將一般民眾擋在門外,兩邊都是科學家,到底要相信誰的說法?

只能讓時間來說話,來到2018年的當下,PM2.5的危害已成了全民危機。世界衛生組織(WHO)之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早已宣布,室外空氣污染會增加肺癌和膀胱癌的風險;去年12月國衛院與衛福部、環保署合作的最新研究更指出,PM2.5除影響老人與孩童肺功能,也與肝癌及代謝性疾病等有關,中南部是當前急需控制地區。

當年學者對PM2.5的影響爭論不休,現在的污染後果,是由中南部居民概括承受。

許厝國小事件再度聚首

2015年3月,溫啟邦、謝顯堂、陳昭文、蔡善璞,共同參加了一個座談會,看似萍水相逢。而在一年多後,2016年8月的許厝國小遷校爭議中,四位學者再度聚首,聯名投書《自由時報》,反駁行政院根據台大公衛系教授詹長權研究而做出的遷校決定。文中指出,「許厝國小學童氯乙烯(VCM)的暴露,瞬間暴露還不到法規濃度的百分之一,完全構不到風險評估濃度,所以長期風險是小於百萬分之一,這種暴露是公認(包括在台灣)可以被忽略,不必關心的。」

不僅投書,其中溫啟邦、謝顯堂、蔡善璞更身體力行,應麥寮鄉長許忠富之邀,9月7號親自下鄉開說明會。

氯乙烯是一級致癌物,2017年9月環保署才預告管制及排放標準,在2016年發生爭議當下,當時還沒有國家標準。兩派學者的主要差異是:溫啟邦等學者援引源自美國的健康風險評估方法,一切風險皆可以計算。美國用白老鼠實驗得來的參數,將風險量化,不論你是身體健康的成人,還是孱弱的老人家、發展中的幼童、懷孕中的婦女,均適用同一標準。詹長權的流行病學研究,則更重視孕婦以及孩童等「易感族群」的暴露影響。

詹長權代表的國衛院研究備受挑戰,六輕空污是否影響許厝國小的學童健康,始終沒有一個定論,學童搬來搬去,家長怨聲載道。(攝影/林雨佑)
詹長權代表的國衛院研究備受挑戰,六輕空污是否影響許厝國小的學童健康,始終沒有一個定論,學童搬來搬去,家長怨聲載道。(攝影/林雨佑)

台塑委託學者加入戰局

許厝國小遷校風波中,以詹長權為代表的國衛院研究備受挑戰,六輕空污是否影響學童健康,始終沒有一個定論,學童搬來搬去,家長怨聲載道。此時,在反對遷校的麥寮鄉長許忠富的堅持下,衛福部找了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進場,重新做尿液檢測。李俊璋曾接受台塑六輕委託,執行7年的「六輕特定有害空氣污染物所致健康風險評估」(2009至2015),並非利益迴避的第三方公正人選。

李俊璋之前幫六輕做的健康風險評估結果,就已被環團砲轟嚴重低估污染風險,這次李俊璋又加入戰局,讓這場科學大戰更加混亂,環團一聽到委任重作研究的是李俊璋,開記者會表示強烈抗議,形容此舉如同「請鬼領藥單」。

我們來到麥寮採訪鄉長許忠富,問他為什麼不避嫌,還要找接過台塑計畫案的學者,許忠富說:「因為家長強力要求。而且我聽說全台灣好像沒有人有驗這種的儀器,聽說這間學校(成大李俊璋)有。我是認為數據,這個時代應該沒在做假的。」

採訪完,許忠富秀了他手機裡的照片給我們看,裏頭有許多和台塑高層的合照,其中一張是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親自到許忠富家登門拜訪。這些合照,都讓許忠富引以為傲。

《報導者》團隊也來到成大訪問李俊璋,大部分接六輕計劃的學者都寧願匿名,李俊璋是少數的例外,他說:「大家都盯著六輕的污染,卻沒有人願意出面去協助他們改善,總要有人願意出來吧!」李俊璋團隊不但幫六輕做健康風險評估,還提供20多個改善污染計畫,他強調,在台塑高層王瑞華的支持下,已協助將六輕的特定有害污染物減少約2、300噸,約佔六輕揮發性有機物質(約4000噸)的二十分之一。

2016年夏天,許厝國小事件吵翻天時,李俊璋接下驗尿委託:「麥寮鄉長許忠富打給我,說家長不信任詹長權,希望我重作一次。我說你們經費怎麼來?我不願意拿民眾的錢。許忠富說如果我同意協助的話,他就要找衛福部協助。」

麥寮鄉長的請託果然有效,當時的衛福部長,正好是前長庚兒童醫院院長林奏延,李俊璋說:「林奏延親自打電話來請我幫忙。蔡森田(當時衛福部常務次長)也打給我,說這是很爭議的事情,會害我被環團罵。我說我還是會接,但一切都要按照我的規劃來。」

2016年10、11、12月三個月期間,李俊璋接受衛福部下的國健署委託,進行學童尿液的四次採樣。檢測結果是孩童尿液中的TdGA(硫代二乙酸,是一級致癌物氯乙烯VCM的主要代謝物)濃度,很有可能受到吃雞蛋干擾,因為家長拿回去填的飲食問卷顯示,雞蛋吃得多的學童,尿液中的TdGA濃度顯著較高,「我沒有說這些都不是VCM!我只說,從這些事實證明雞蛋會干擾。」

公部門自身的科學大鬥法

孩童尿液中的TdGA,到底是吃雞蛋,還是空氣中的VCM導致?關注許厝國小議題的雲林立委劉建國說:「這是國衛院和國健署公部門自己的科學論戰,雲林地方人士拚命攻擊詹長權,卻不說在國衛院的研究案中,詹長權只是其中一位學者,還有其他研究單位。國衛院是國家一級的衛生研究機構,做出來的研究有其公信力。國健署是政府三級機關,委外找人隨隨便便就發表的東西,不能和國衛院研究放在同一個天平上。」

國衛院委託詹長權的研究通過同儕審查,且在2016年底登上國際一級期刊《環境研究》(Environmental Research)。然而在台灣的輿論空間裡,天秤另一端的李俊璋研究,卻僅被委託單位國健署長王英偉稱為「一般性的學童健康檢查」。

國衛院委託詹長權研究遭受的質疑,主要是詹長權在國際期刊未刊出前就發表部分研究內容,違反一般國際期刊發表研究的嚴謹程序。詹長權接受《報導者》訪問時指出,他是基於「學童健康有急迫性」,因此才在不影響研究結果下提前發表。

國健署委託李俊璋的案子,則被質疑無法視為「研究」,一是調查時間只有三個月;再來採樣孩童尿液,並未通過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三則飲食問卷讓家長拿回去自行填寫,也違反了正規研究中該請訪員一一詳細訪談的嚴謹過程。

註:依《人體試驗管理法》,任何單位進行國人尿液、血液等採檢,都須事先備妥詳盡的計畫書,並述明檢驗目的、方法等,經主管機關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才可執行。

因為找來被質疑沒有利益迴避的學者,國健署為了說服環團,曾承諾「兩研究單位同步檢驗」,要由成大和國衛院同步檢驗,最後卻只交由成大檢驗。國健署長王英偉在當時受訪提到:「原想同步檢驗,但後來發現可能沒太大意義,因為成大也是國家型研究機構,而且成本效益太高。」爭論不休下,該受到嚴格科學檢視的委託案,就在政府官僚口中一句「可能沒太大意義」就食言而肥,被輕輕放下。

關注科學場域知識權力運作的世新大學社發系教授陳信行說:「李俊璋和詹長權最大的不同在於,詹長權的研究都會投國際期刊,原始資料攤開來一清二楚,可供檢驗。而李俊璋時常引用自己『未發表』的報告,只說結論,卻看不到任何原始資料、推論過程、統計數據,學界同儕沒法檢驗。但是一般媒體會覺得李俊璋是正牌科學家,有一些數字,有結論,就覺得夠科學了。」

陳信行以他長期追蹤的RCA工人罹癌案為例,RCA公司聘僱美國流行病學領域頗具地位的黃遠邦(Otto Wong)進行風險評估,得到地下水污染與員工罹癌無關的結果。黃遠邦也常引用「未發表」報告,只說結論,黃遠邦的論點之一是工人大多是客家人,罹癌與客家人吃醃漬食品的飲食習慣有關。陳信行向《報導者》表示:「個人飲食與生活習慣,時常在這種公害議題中,成為混淆因子。」

六輕的地方宣傳攻勢

2017年2月7號,國健署謝絕環團與當地居民旁聽的閉門專家會議。許厝分校五育績優獎助基金會推舉中國醫藥大學公衛系講座教授宋鴻樟參加。宋鴻樟認為國衛院建議遷校太草率,目前研究結果都未測出該處氯乙烯量偏高,「建議學生返回許厝上課」。

不論是李俊璋或者宋鴻樟,都是許厝國小家長力薦的專家,地方上的常民百姓,一瞬間都變成科學通,知道要找哪位專家學者。另一方面,家長們掛起「黑心學者滾蛋」的紅布條,2010年10月來開過兩場雲林流行病學說明會的詹長權,在居民心中,從想為之立雕像膜拜的英雄,變成了人人喊打的狗熊。

許厝國小事件中,部份輿論看待反對遷校的家長覺得不可思議,認為家長們不顧學童健康。也有觀點指出遷校無法治本,學童即便白天到離六輕較遠的本校上課,晚上還是得回到六輕附近的住家,真正該解決的是六輕污染問題。

電子報《自從六輕來了》主編吳松霖說:「鄉下老人家居多,麥寮那邊資訊也比較不發達,還有專業科學知識更是艱澀難懂,當地居民根本搞不清楚詹長權、李俊璋的研究,只知道有人說有毒、又有人說沒毒,資訊混淆下,人會自主性選擇他想聽的。」

台塑六輕在麥寮長期發放《親親報報》的親民刊物,為了與《自從六輕來了》互別苗頭,後來改名為「自從六輕來到雲林」,也造成混淆的效果,吳松霖說:「居民都以為我們是六輕派來的。」

翻開《親親報報》,裏頭時常介紹許多科學新知,諸如「六輕的白煙是水蒸氣:就像電鍋煮飯所排放的水蒸氣一樣」、「塑化公司引進新發展的潔淨燃燒技術:以石油焦為燃料,實現更環保的發電技術。」

這其實都是很容易破解的科學議題,如果排出的都是無害的水蒸氣,為什麼六輕依法還有34根煙囪要加裝即時監測設備,監測內容包括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空氣污染物。石油焦比燃燒生煤產生更多的重金屬,一點都不環保,在環團不斷抗議下,六輕已承諾,2018年5月要將兩套燒石油焦的製程改為燃燒生煤。

《親親報報》大肆放送六輕的環保形象,諸如「見證六輕環保,出海口白蛤漁民搶挖」、「護海顧漁民,六輕放流數百萬尾魚苗」、「六輕石蚵ALL PASS,讓工業港與石蚵共舞一曲快樂環保頌」、「六輕有蜜蜂築巢,顯見環保有成」。

在地方上,六輕不斷放送環保無害的資訊,又有國內外的學者一起掛保證,足以讓在地居民放下一百二十顆心。況且,居民更在乎污染的「傳言」帶來的污名化。

麥寮鄉長許忠富說:「許厝大部份都是住旁邊的人在讀的,哪有說遷許厝分校,這樣問題根本沒解決,反而會製造更多的問題,我們的農產品有人會買?我們的漁業有人會買?我們的女孩子有人要娶嗎?男孩子要娶老婆有人要嫁嗎?」

王詹樣信託基金挹注學者研究

2017年2月7號由國健署召開的閉門專家會議,除了李俊璋、詹長權,以及對外發言的宋鴻樟,由於是「閉門會議」,外界並不清楚,到底還有哪些學者參加?

在台塑企業「王詹樣信託基金」的網站上(註: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以母親為名成立的公益信託基金),我們發現一些端倪,有一個到目前為止已挹注5600萬元的「健康風險新觀念營造策略研究」。2017年的推動成果即包括「TdGA及許厝國小學童遷校議題」,網站上明列:

謝顯堂宋鴻樟等二位教授參與環保署1/12召開「許厝分各項調查結果專諮會」說明用尿中TdGA當VCM指標,推論有誤,並建議趕快結束遷校議題。

蔡善璞謝顯堂宋鴻樟等三位教授參與衛福部2/7召開「六輕石化工業區附近學童之流行病學研究專家學者討論會議」表達環保署與成大的科學資料皆測不到VCM,且遷校後學童可能增加上下學的交通風險,並呼籲政府尊重科學數據並傾聽當地民意,讓學童返回許厝分校上課,宋鴻樟教授並具名發表於2/8中國時報。

宋鴻樟教授參與衛福部8/12召開「許厝分校環境監測及健康風險評估專家討論會議」表示許厝國小學童遷校一案,毫無科學關係,應讓學童立即返回原校上課。

其中的蔡善璞、謝顯堂,亦是曾投書報紙駁斥國衛院詹長權研究,以及應麥寮鄉長許忠富之邀下鄉宣講的學者。宋鴻樟則是由麥寮家長推舉參加會議的學者。而這三位都是這5600萬計畫延攬進來的學者,計畫的推動方式為:

「2017年贊助台灣醫界菸害防制聯盟辦理健康風險新觀念營造策略研究,延攬國家衛生研究院温啟邦教授、美國環保署陳昭文博士、美國加州大學謝顯堂教授、美國德州大學蔡善璞教授、中國醫藥大學宋鴻樟教授、日本產業醫科大學高橋健教授、日本抗癌協會參事望月友美子、美國安衛環獨立諮詢專家James Collins教授、英國赫瑞瓦特大學John Cherrie教授等9位國際環境專家學者召開座談會議,針對石化業界健康風險評估及流行病學上的問題等議題研討凝聚共識後向政府提出適切建言,俾協助國內建立符合國際及環保署規範要求之健康風險評估及流行病學調查執行方式。」

溫啟邦、陳昭文、謝顯堂、蔡善璞,在2015年3月的PM2.5十大迷思座談會即已聚首,新加入的宋鴻樟,在學童到底要不要遷回許厝分校的衛福部專家會議中,則是做了關鍵性的發言。

最終塵埃落定,2017年8月30日,因為「污染無定論」,在尊重家長的意願下,許厝分校的學生,開開心心地返校開學。連結至閱讀更多

延伸閱讀>>>
高雄五輕運作25年,留下的污染至少要花100億、20年整治!
台灣空氣到底有多差?只剩台東一個好學生!

★更多追蹤報導
【報導者專題—六輕環境難民】煙囪下的「富可敵縣」之路
【報導者專題—六輕環境難民】小蝦米對大鯨魚 他們挺身控告六輕
【報導者專題—六輕環境難民】大風吹,吹什麼?吹污染下輪流受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