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檢查「陽轉陰」就是痊癒了?醫揭1狀況「恐復陽」增罹癌風險

30多歲趙先生,從小就知道自己是B型肝炎帶原,長期在胃腸肝膽科門診追蹤,肝功能正常,超音波也沒有看到肝臟病變。但在今年公司健檢發現,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呈現陰性,讓他不禁好奇B型肝炎是否已經痊癒、不用再追蹤?對此醫師指出,表面抗原是有可能消失,但肝臟內可能還是有B型肝炎病毒,仍有復發可能。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康本初表示,B型肝炎是因為B型肝炎病毒感染肝臟造成的,但是感染之後不一定會像感冒或腸胃炎在幾天內造成症狀,大多是慢性感染,在血液中可以驗到B型肝炎表面抗原。其傳染途徑為血液、體液傳染或是生產時經由媽媽產道傳染給小孩。



B肝抗原「陽轉陰」仍存病毒

什麼是B型肝炎表面抗原陰、陽變化?康本初解釋,當血液中驗到B型肝炎表面抗原,即為表面抗原陽性,患者又稱B型帶原者。在人體免疫系統的作用下,表面抗原是有可能消失,即為表面抗原陰性,可用功能性痊癒(functional cure)來形容這種狀態。

他指出,此時肝臟內可能還是有B型肝炎病毒,只是屈居下風,當免疫力變差時,表面抗原有可能復陽,重新在血液裡驗到。因此即使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呈現陰性,仍要定期進行肝功能及超音波,B型肝炎帶原者日後肝炎發作、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都會增加,不可輕忽。

康本初提到,常見與B型肝炎相關的檢驗有3種:

  • 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呈陽性表示體內有B型肝炎表面抗原存在,為B型肝炎帶原者。

  • B型肝炎表面抗體(AntiHBs):呈陽性表示體內有B型肝炎表面抗體,有保護力不怕感染B型肝炎病毒。

  • B型肝炎核心抗體(AntiHBc):呈陽性表示曾經感染過B型肝炎。



B肝恐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

感染B型肝炎有何影響?康本初說明,當帶原者在病毒量上升、肝功能異常時,應積極治療,引免併發慢性肝炎、肝纖維化,甚至進展為肝硬化、肝癌;而病毒量低的帶原者,肝臟尚未出現病變,沒有明顯不適症狀,但能傳染他人,因此需要注意避免與他人的體液或血液接觸。

康本初提醒,B型肝炎帶原者即使B型肝炎表面抗原後來檢驗變為陰性,應定期追蹤檢查;沒有病史,但有肝炎、肝硬化、肝癌家族史者,應至腸胃肝膽科門診,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抽血檢驗B型肝炎核心抗體(AntiHBc),以及其他肝臟的檢查。

目前國健署有提供45~79歲民眾(原住民40~79歲),終身一次的B型肝炎篩檢服務,不清楚自己是否有感染的民眾,可至合約醫療院所篩檢,了解自身身體情況。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看更多優活健康網相關報導
婦按摩手掌竟發現肝癌!掌側、胸前有「小紅點」要警覺
維他命5大可怕危害你不知道!恐增加肝腎負擔


本文授權轉載自《優活健康網》,原文為B肝檢查「陽轉陰」就是痊癒了?醫揭1狀況「恐復陽」增罹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