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時代,葡萄牙人從船上望見台灣,高喊著:「福爾摩沙!」近百年以前,連橫在《台灣通史序》寫下「婆娑之洋,美麗之島。」海天一色共存的美麗島嶼,不分時代與族群,是我們對台灣的第一印象。雖然受限於科技,過去的人類並不曉得,除了地上走獸、空中飛禽,台灣的海底世界又是何其珍貴的美麗。
知名的演化論之父達爾文是個愛花之人,尤其對蘭花的演化充滿好奇,他曾寫給英國植物學家約瑟夫‧胡克說:「我一生中對任何主題都沒有比蘭花更感到興趣。」從生物的角度理解,蘭花的構造僅簡單的三片花萼、三枚花瓣、一個蕊柱,卻善用美色、擬態、氣味、詐術、陷阱等各種巧妙心機,吸引昆蟲來幫助授粉,為生存所幻化的百千姿態也讓世人玩賞陶醉。
高山群立的台灣,擁有多樣生態系,是蝴蝶棲息的好地方。台灣共有400多種蝴蝶,特有種就佔了八分之一。1960年代開始,台灣大量出口蝴蝶,作為工藝用品,成為國際知名的「蝴蝶王國」。
常聽到形容人「窮到吃土」,在英文裡也有「dirt poor」的說法;但土壤可一點都不「窮」,抓一把土,裡面的微生物數量高達百億種;而且你可知,台灣的土壤種類多元,依據美國的土壤分類系統共有12個土綱,在狹長不超過400公里,東西寬不過100公里的台灣島上,包羅了有機質土、淋澱土、灰燼土、氧化物土、膨轉土、旱境土、黑沃土、極育土、淋溶土、弱育土、新成土等11類。這多元的土壤,訴說著什麼訊息呢?
都會區中再狹仄的巷弄,路旁、露台仍堅持種上幾盆花花草草。雖然難免麻煩,人們對於飼養寵物卻樂此不疲,甚至視之為家人,在寵物生病時,還願意花上大筆錢治病。每到週末假期,野外就充滿了健行、登山、賞鳥、垂釣、浮潛的人。即使在Covid-19疫情嚴峻期間,無法輕易外出,人們總期盼室內能有一點生氣,反倒引起了另一波花藝、觀賞植物的風潮……
曾經在高雄加工出口區(今「前鎮科技產業園區」)的產品陳列室,某位來自拉丁美洲的友邦貴賓指著歷史產品區說:「哇!這台手提音響我小時候也有一台。」「對呀!那是台灣製造的,就是從我們這邊出去的。」已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高雄分處服務了20多年的公關丁世德這樣回答他。曾經在高雄加工出口區(今「前鎮科技產業園區」)的產品陳列室,某位來自拉丁美洲的友邦貴賓指著歷史產品區說:「哇!這台手提音響我小時候也有一台。」「對呀!那是台灣製造的,就是從我們這邊出去的。」已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高雄分處服務了20多年的公關丁世德這樣回答他。
人類學家李維史陀提出著名的「料理三角形」(Culinary Triangle)理論,依其見解,直火烹調的燒烤、煙燻,屬於「自然」過程;把食材放入鍋中,以水為介質,將之煮熟,則屬於「文化」行為的展現。此概念放諸四海皆準,以台灣來看,將一塊肥腴的豬肉與鹹醇的醬油共冶一爐,意蘊的文化內涵更是不容小覷。
象徵好彩頭的菜頭粿(台語:蘿蔔糕),是年節桌上的經典菜餚,蒸炊糕粿也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然而少有人知的是,這一方雪白、味道質樸的台灣小吃,竟是因為追思明鄭時期的末代王爺,而得以流傳。
近十多年來,台灣揚名國際的食物,不僅只有珍珠奶茶和鼎泰豐18摺的小籠包,刈包gua bao也竄出成為新寵;以麵皮包覆的肉餡美味,半開放的形式又能融入各式的創意,這個以台語發音的台灣小吃gua bao,您認識了沒?
「你喜歡吃炸的肉圓,還是清蒸的肉圓?搭配濃郁的醬料或是清爽的醬汁?」從肉圓的口味偏好,可以看出一個台灣人來自島內哪個區域。吃完肉圓後,再將四神湯或大骨湯倒入碗內,感受醬料與湯頭融合的清甜,這是老饕才懂的內行吃法。
職場女性想成為高層,除了可能面對差別待遇,也常因為陪伴家人的時間減少,而產生罪惡感。能找到相同處境與理念的人們,彼此分享與鼓勵,成為創業女性繼續前進的關鍵之一。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成立的「女性創業飛雁計畫」,不僅提供女性創業所需的知識與資源,也讓不同世代與領域的學員能彼此學習與鼓勵。
「登登登~」櫃檯邊鈴聲此起彼落,此時接近傍晚,數十台平板電腦螢幕畫面陸陸續續跳出通知,提醒店員採取下一個動作:點擊接單。
電影往往是未來的一帖預言。電影中蝙蝠俠、蜘蛛人能在彈指之間飛天遁地,秘密就藏在那套結合電腦與織品的定番著裝,隨著科技發展,或許有朝一日,凡夫俗子如你我,都可能體驗一下變身超級英雄的滋味!
你可曾想過,房子不只是遮風避雨的空間,更能化身成智慧管家。它會收集你生活中各種細微的資訊,思考分析;下雨自動關窗,只是基本款;當偵測到室內二氧化碳過高時,調節換氣;感知室內外的溫差,設定最舒適又節能的室溫;設備即將損壞時,會提出警示,減少損失。這樣的「智慧」其實已一步步走進我們的生活中,像在施展魔法一般,提供無微不至的照顧,照顧於無形。
3G到4G,已為人類生活帶來了許多變革,5G時代接踵來到。在高速、低延遲、多連結的網路世代,以人性為依歸的科技,又將為人類生活帶來哪些全新體驗?
全球知名音樂節──美國西南偏南藝術節(SXSW),去(2021)年因疫情改為線上表演,台灣樂團與歌手以Taiwan Beats Showcase為名參加,他們走出錄音室,選擇具在地特色的演唱空間──高山、廟宇、釣蝦場、傳統工廠,為全球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音樂體驗,成為SXSW官方最推薦的節目之一。
這回《光華》請讀者們「看過來」,我們訪問的兩個女孩真的「都不簡單」。要打破亙古以來的月經迷思,林念慈在尼泊爾創立「棉樂悅事工坊」,推動環保正向經期運動,2017年入選英國廣播電台全球百大影響力女性(BBC 100 Women)。林薇成立社團法人「全球小紅帽協會」(簡稱「小紅帽」),關注包括月經貧窮、月經不平等、月經汙名化等議題,更是台灣首位英國「黛安娜人道主義獎」得主。
Green & Safe創辦人、永豐餘生技總經理何奕佳,用「為了喝牛奶,不如直接養一頭牛」形容她,再也不為過。所謂富過三代,才懂吃穿,出身永豐餘集團第三代,何奕佳對吃也有一套講究,但她追求的不僅是美味、品味,還有真滋味。
看程淑芬如何從雲林小村落裡一名不服輸的小女孩,一路努力,引領台灣綠色金融發展,協助企業將ESG刻進公司經營的DNA,讓台灣在淨零永續的趨勢中,走向未來。
在男女比例懸殊的科學界,林依依在研究者、老師、媽媽等多重身分中,依然表現亮眼,她的成功,點燃許多女科學家的研究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