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書店思潮 連雅堂賣扇、謝雪紅賣早餐

書局不只是賣書,更販賣理想及思想,尤其在日據時代的台北城,漢人開書店更是如此!從蔣渭水的「文化書局」,到連雅堂的「雅堂書局」,再到謝雪紅的「國際書局」,他們為了推動思潮開書店,儘管受到日本人嚴格監管,和當時閱讀日文人口大增影響,使得書店面臨生存危機,但為堅持理想,連雅堂一度賣起「杭州扇」,謝雪紅還當起包租婆賣早餐,讓書店得以經營下去,也為當時台灣社會種下了思想種子。 根據新書「百年不退流行的台北文青生活案內帖」中的描述,在日據時代中,由漢人經營的書局,就屬蔣渭水、連雅堂及謝雪紅所開的3家最赫赫有名。其中蔣渭水經營的文化書局更是其中的先鋒,號稱是台北第一家新式漢文書局。原本就是醫師的蔣渭水將行醫的大安醫院隔出空間開文化公司,原先經營的是台灣民報,後來改為文化書局,而不論是文化公司或是文化書局,其所引進及販賣的圖書雜誌,都在學生間流傳,種下了日後掀起第一波罷課學潮的思想種子。 其後,連雅堂的雅堂書局及謝雪紅經營的國際書局也陸續開張,只是受到日本政府打擊左翼,以及當時閱讀日文人口大幅增加的影響,書店經營困難,連雅堂甚至賣起「杭州扇」等大陸精品,並切入「禁書」市場吸引讀者,至於謝雪紅更不得已將書店二樓隔間分租出去,當起包租婆並賣起早餐賺外快。日據時代的台灣社會思潮就在這些書店的經營下,一點一滴的累積,成為日後社會運動的巨大力量。想了解日據時代,思想家們如何透過書店為想理而戰嗎?中央廣播電臺「臺灣APP」特別專訪了新書作者之一的林月先,帶你一起走進販賣理想及思想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