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兩週以上?當心這些肺結核早期警訊!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肺結核是一種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傳染性疾病,主要影響肺部,但也可能波及身體的其他部位。即便現代醫學進步,幾乎已能完全治癒肺結核,結核病依然是全球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特別在一些醫療資源匱乏的地區,結核病仍然威脅著許多人的健康。

結核病的傳播途徑

肺結核主要透過空氣途徑傳播,當病患咳嗽、打噴嚏或大聲說話時,含有結核分枝桿菌的微小飛沫就會釋放到空氣中,吸入這些飛沫的人便可能暴露於感染風險。與結核病患者長時間接觸(如:家人、朋友或同事)者,風險更高。儘管肺結核傳染性高,但並非所有接觸者都會立即生病​​。

潛伏與活躍性結核病

結核菌進入人體後在肺部會被肉芽組織包覆,當身體免疫力夠時,可控制不發病,這種平衡的狀態稱之為潛伏結核感染。潛伏結核感染沒有症狀,也不具傳染性,不會傳染給其他人。然而,當免疫力低下時,就可能發病成為結核病,這時病人會出現症狀並且具有傳染性。

持續咳嗽超過兩週?肺結核早期症狀不可忽視

肺結核的臨床症狀變化多端,早期往往不易察覺,並且缺乏特異性。疾病初期的症狀通常緩慢發展,時好時壞,許多患者在感染後的數周甚至數月內才會開始出現症狀。常見的肺結核症狀包括​​:

  • 持續兩周以上的咳嗽,有時伴隨血痰

  • 低燒或夜間盜汗

  • 食慾減退及體重減輕

  • 持續疲倦感

  • 胸痛或呼吸困難

值得注意的是,結核病可能影響的不僅僅是肺部,還可能波及淋巴結、腦膜、腎臟等其他器官,尤其在台灣,常見的肺外結核包括淋巴結核及骨結核​。如果出現上述症狀,特別是有長期咳嗽或曾與結核病患者有密切接觸,應儘早就醫,進行進一步檢測與診斷。

結核病的診斷

結核病的診斷可以透過皮膚測試(結核菌素皮膚試驗, TST)或血液測試(干擾素釋放測試, IGRA)進行​。皮膚測試的過程中,醫護人員會在前臂皮下注射少量結核菌素,並於48至72小時後觀察注射部位是否腫起,判斷是否呈陽性反應​​。而血液測試則直接測量體內是否曾有過結核菌感染,對於接種過卡介苗疫苗(BCG)者,血液測試較不易受干擾,為首選檢測方法之一。

結核病的治療方式

結核病是可以治癒的,但治療需要長期且嚴格的藥物方案。針對潛伏性結核感染的患者,即使沒有明顯症狀,醫生仍會建議進行藥物治療,以降低未來病情發展成活躍性結核病的風險。


根據台灣的最新治療指引,潛伏性結核的治療方案多樣化,其中有些療法只需短短一個月即可完成。例如,每天服用Isoniazid和Rifapentine的1HP方案只需28天;而每週服用一次藥的3HP方案則需12週​。其他較長的治療方案,如每日服用Isoniazid的6H方案和9H方案,分別需要6個月和9個月。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健康狀況來決定最合適的療法,因此,治療時間並非固定,而是根據個別情況調整​。


發病的結核病治療則相對複雜,通常包括兩個階段:加強期(約2個月)和持續期(約4至7個月),共需至少6個月的療程。在加強期,患者需同時服用四種一線抗結核藥物。當進入持續期且細菌對藥物無抗藥性時,部分患者可減少至兩種藥物。


整個治療過程中,醫師會根據患者的治療反應和藥物敏感性試驗結果調整處方​。此外,患者需定期檢查,以監控藥物治療效果和可能的副作用,確保治療順利完成。

提高防治認知,降低結核病傳播風險的關鍵措施

預防結核病的關鍵在於提高民眾對疾病傳染途徑與防治方法的認識,並推動早期診斷與治療潛伏感染,這樣不僅能減少病情惡化的風險,還能有效阻止疾病的傳播。改善居住環境、避免過度擁擠,能降低結核病的傳播機率​。台灣的公共衛生機構也針對高風險族群推行定期篩檢,並提供免費檢查與治療,確保患者及接觸者獲得適當的醫療服務。


此外,台灣的卡介苗(BCG)疫苗接種政策也為結核病的預防提供了重要支持。依照政策,嬰幼兒應在出生後5至8個月內接種卡介苗,最遲應在1歲前完成接種​。這項疫苗接種計劃對於預防進行性初發性結核病尤其重要,特別是在高風險地區生活或即將前往結核病高盛行國家的嬰兒。


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應採取預防措施,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與結核病患者密切接觸、定期進行健康檢查,這些都是有效避免感染結核病的重要方式!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原文出自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咳嗽兩週以上?當心這些肺結核早期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