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骨本防骨折 補鈣配維生素D
隨著年齡增長、女性停經後失去荷爾蒙保護,骨質疏鬆症悄悄上身卻不自知,等到骨折發生才後悔莫及,而每次骨折後,再次骨折的風險呈指數型上升!醫師指出,同時補充鈣和維生素D可預防骨折發生,但無法取代藥物治療,建議至少治療1年,並遵循醫囑定期回診檢查。
台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日前舉辦「超高齡社會中的骨質疏鬆症預防與治療整合探討研討會」。中華民國骨質疏鬆學會理事長陳崇桓指出,台灣高達三分之一的女性,一生中會發生一次脊椎體、髖部或腕部骨折,風險高於乳癌、卵巢癌和子宮頸癌的總和,而男性也有五分之一會發生上述部位骨折,風險高於攝護腺癌。
停經後女性可利用OSTAi公式自我檢測,年齡減去體重後,再乘以0.2,結果若大於2,罹患骨鬆的風險高於60%;若介於負1到正2之間,骨鬆風險約15%;若小於負1,骨鬆風險僅約3%。50歲以上男性則可使用MOSTAiindex自我檢測,以體重乘以0.3、年齡乘以0.1,兩者相減,若結果小於11,即為骨鬆高風險族群,建議接受DXA骨密度檢測。
陳崇桓指出,同時補充足量鈣質與維生素D,可以有效降低骨折風險,若是單獨補充鈣質或維生素D,尚無足夠證據顯示可降低骨折風險。維生素D可促進鈣吸收,人體可透過陽光照射自行合成,例如台北夏季中午穿短袖到戶外曬太陽,大約10多分鐘就足夠,冬天則需延長至半小時。針對骨質疏鬆症患者,建議每日至少攝取8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包括飲食和補充劑在內。
鈣質補充以每日1500毫克為上限,豆類、深綠色蔬菜、芝麻、金針、海藻、海帶、香菇、小魚乾、髮菜、堅果類都是高鈣食品,必要時可服用鈣片補充。陳崇桓強調,攝取過量的鈣質(每日超過1500毫克)並不會產生更多益處,且可能有潛在結石或心血管疾病風險。針對停經後婦女骨質疏鬆症患者,每日建議的鈣質攝取量為至少1200毫克,50歲以上男性骨鬆患者則是每日至少1000毫克。
陳崇桓提醒,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無法取代藥物治療。骨質疏鬆患者治療藥物可分為三類,抗骨質再吸收劑、促骨質生成劑,以及混合型,無論哪種藥物,建議持續治療1年以上,最好達3年,且治療期間定期檢查血中鈣、磷濃度及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