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來報到!媽咪懷孕初期怎麼吃?營養師授營養5原則大補帖

在懷孕初期(12週以前),媽媽容易因為生理變化、賀爾蒙改變造成腸胃不適、食慾不佳、脹氣、噁心嘔吐等症狀,但同時也是胚胎形成、胎兒器官發育的時期,更需注意飲食與營養的補充。

<strong>在懷孕初期(12週以前),媽媽容易因為生理變化、賀爾蒙改變造成腸胃不適、食慾不佳。(圖/Pixabay)</strong>
在懷孕初期(12週以前),媽媽容易因為生理變化、賀爾蒙改變造成腸胃不適、食慾不佳。(圖/Pixabay)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營養師鄒孟君教媽媽懷孕初期飲食5原則,讓媽媽攝取足夠的營養,也讓寶寶能健康長大。

  • 優質蛋白要足夠: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在懷孕的第一孕期不用特別增加熱量攝取,但要增加蛋白質,一般成年女性為每公斤體重1.1克,平均約6-8份蛋白質類食物,初期需要增加1.5份/天(約10克/天),每一份相當於半個手掌大的肉類或魚類、半盒嫩豆腐、2格傳統豆腐、1又1/3塊小方豆干、1顆雞蛋、240毫升牛奶、190毫升豆漿等,提供胎兒發育所需的營養。

<strong>在懷孕的第一孕期不用特別增加熱量攝取,但要增加蛋白質。(圖/Pixabay)</strong>
在懷孕的第一孕期不用特別增加熱量攝取,但要增加蛋白質。(圖/Pixabay)
  • 葉酸助神經發育:

葉酸在懷孕初期扮演重要角色,幫助胎兒神經系統發育,預防神經管缺陷。葉酸在全穀雜糧類、蔬菜類、堅果種子類的食物中最多,全穀雜糧類可選「原型」作為主食,如燕麥、糙米、紅藜麥、胚芽等,再搭配半碗蔬菜,可以多選擇深綠色蔬菜,如菠菜、地瓜葉、空心菜、青江菜、紅莧菜等,飯後吃堅果種子一湯匙,如核桃、花生、葵瓜子等,或可以在飯上撒上芝麻,不但可以增加葉酸的攝取,同時也攝取到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維生素E、礦物質等,幫助胚胎成長、能量代謝與預防便祕。

  • 碘助腦部發育:

碘是胎兒腦部及神經發育的重要礦物質,主要在海藻食物中,如海帶、海苔、紫菜等,或可使用含碘鹽烹調。另外,海藻食物富含碘之外,也含有豐富的鐵,滿足媽媽營養與胎兒生長需要。

<strong>碘是胎兒腦部及神經發育的重要礦物質,主要在海藻食物中。(圖/Pixabay)</strong>
碘是胎兒腦部及神經發育的重要礦物質,主要在海藻食物中。(圖/Pixabay)
  • 維生素D與鈣助生長:

媽媽需要攝取足夠的鈣1000毫克/天,除了能幫助寶寶生長,也能預防媽媽發生抽筋。鈣質豐富的食物包含牛奶、優格、優酪乳、小魚乾、紅莧菜、芥藍菜等;維生素D可以透過曬太陽合成,食物來源為乾香菇、黑木耳、蛋、魚類等,且充足的維生素D可以幫助鈣質吸收。

  • 維生素B6緩孕吐:

補充維生素B6有助於緩解噁心嘔吐的症狀,富含補充維生素B6的食物有肉類、魚類、山藥、胚芽、葵瓜子、香蕉、青江菜、菠菜等,且建議少量多餐,選擇清淡低脂的食物,並補充足夠的水分與電解質,避免脫水。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營養師鄒孟君提醒,除了懷孕初期掌握以上5個原則外,也要避免抽菸、喝酒、少喝含有咖啡因的飲品,如咖啡、可樂、茶等,讓孕媽咪攝取足夠營養減緩初期不適,也讓寶寶可以健康長大。

延伸閱讀
第六波新冠來勢洶洶!曾淑慧估7月中旬達到高峰 單周就醫恐破12萬人次
他每天「飲料當水喝」...20歲就血糖飆高!不以為意慘變「腎衰竭」
八點檔女星自爆「血尿3次」包尿布上工!醫示警:夏天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