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憲法戰 在野需全力備戰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國會改革法案覆議於21日進行表決,不出意外,最終結果以62票比51票否決行政院的覆議,維持立法院三讀通過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和《刑法》修法案。藍白多數的國會結構,民進黨落敗是自然的結果。不過特別的是,相比5月中旬院會大戰,綠營從實體到社群全力渲染動員,本周的覆議詢答和表決卻顯得船過水無痕,似乎有意盡早結束對其不利的國會戰場。

賴政府打的如意算盤,正如同行政院長卓榮泰在表決後的臉文所述,後續將會依據憲法架構下的程序,研議尋求憲法救濟,也就是進入到釋憲戰的部分。以目前《憲法訴訟法》規定,在釋憲聲請之後,憲法法庭依據第43條,得就案件相關之爭議、法規範之適用或原因案件裁判之執行等事項,為暫時處分之裁定,效期至多為6個月。而在暫時裁定之前,憲法法庭得命當事人或關係人陳述意見或為必要之調查。

由此來看,對在野黨來說,短期內就必須應對政治與法律的雙重論述戰,絕不可輕忽。第一,包括暫時處分的前置調查、處分及最終裁判,以目前大法官的提名結構來看,憲法法庭或個別大法官釋出有違憲之虞的訊息絕非無稽之談。一旦成真,在野黨必須有強論述和強宣傳予以因應。

此外,面對憲法法庭的前置調查,在野黨此時也應著手進行憲政、國際法制與法律實務的準備,唯有法律戰不落下風,前述的政治與宣傳戰才有可能應對具強大網路攻擊能力的執政黨。

尤其在野黨必須思考,對中間與年輕選民來說,憲法法庭在制度上的權威性,若單純以政治和宣傳戰應對所可能衍伸的負面觀感。這其實也很可能是民進黨之所以最後選擇棄守國會戰場,轉而進行較為擅長的社團動員,及加速進入到有利的憲法戰場之緣故。

主流民調機構包括被視為泛綠色彩者,近期調查皆指出多數民意支持國會改革,但部分民調同時也顯示,藍白並未透過國會改革戰場重創綠營的支持率。因此對在野黨來說,接下來關於國會改革的後續戰鬥及新戰場的戰略選擇仍應步步審慎,否則可能出現社群攻防的負面共伴效應。

而要擺脫憲法戰場的不利結構,除了備戰法律論述以外,也應在暫時處分之前,盡速啟動重大貪汙案的國會聽證調查事項,藉此強化國會改革的正當性及必要性。

國會改革不只是具備憲政高度的改革,也是能解決過往台灣行政、立法關係失衡,導致貪汙腐敗叢生的關鍵變革,更是台灣政治重啟動的新契機。但權力的魔戒已讓民進黨全黨失心瘋,反對自己過去30年的國會改革與憲政運作主張,成為反改革、反民主的獨裁倒退黨。(作者為中華青年公共參與協會理事長)

看更多相關新聞
國會改革說明會 藍綠23日嘉義硬碰硬
學者籲大法官 不要介入政治爭議
許宗力等7位大法官 10月屆滿 憲法法庭 是否插隊審理受關注
政院覆議失敗 柯文哲歎:不會是執政黨政治操作終點
評論/對抗取代對話 賴政府難挽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