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萬人腦中風 積極復健對抗後遺症
我國每年約3萬人腦中風,35歲以上發生率約千分之3。汐止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醫師、內湖國泰診所院長塗雅雯說明,雖然近十年腦中風治療有很大進展,致死率明顯下降,但中風傷及腦部功能,患者仍面臨5大後遺症,需仰賴積極復健及患者本身意志力,才能重拾正常生活。
塗雅雯指出,中風患者最常見後遺症包括認知功能受損、失語症、吞嚥障礙、半邊肢體無力甚至偏癱與平衡失調、大小便功能障礙,中風半年後失能比例高達5成、長期失能比例約3成,年紀、共病及中風病灶位置大小,都會影響後遺症嚴重程度。
今年68歲、曾是我國馬拉松國手的盧瑞山,今年4月因腦血管瘤破裂出血而中風,一度只能臥床,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無法自行吞嚥、大小便,只能靠鼻胃管及尿管協助生活,靠輪椅行動,語言、吞嚥功能及肢體協調性都受到影響,但他積極配合復健團隊,加上堅強意志力,復健成果超乎預期,僅花4個月就恢復行走。
塗雅雯說明,中風危險因子很多,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管疾病都會影響,雖然並非「愛運動就不會中風」,但平時有運動習慣,恢復功能會較一般人好。跑步與太極是最有效率的運動項目,跑步能改善心肺功能,太極則能加強平衡力、降低跌倒風險。
塗雅雯表示,患者常擔心中風後需要一輩子插鼻胃管、氣切管、裝尿袋,或無法恢復正常行走,復健團隊會依據病人不同狀況,給予客製化的語言、職能、物理治療,中風不代表永遠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