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穀神星的隱藏冰層 竟只有6000年歷史

穀神星(Ceres)是一顆矮行星,位於小行星帶中。而它的極地區域有個永久陰影區域,被稱為「冷陷阱」,這些區域可能保留著冰。最近,行星科學研究所和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科學家們利用NASA黎明號(Dawn)探測器的數據,繪製了這些冷陷阱的詳細地圖,並揭示了其中冰沉積的年輕歷史。

在2016年,黎明號探測器發現穀神星的一些永久陰影隕石坑中存在明亮的冰沉積物。這引發了科學家們的好奇,因為穀神星的許多隕石坑全年都處於陰影中,且極其寒冷,但僅有少數隕石坑中發現了冰沉積物。

研究團隊發現,穀神星的自轉軸每2萬4000年會因太陽和木星的「潮汐效應」而擺動一次。當自轉軸傾斜度增加時,僅有少數隕石坑全年處於陰影中,這些隕石坑便是冰沉積物的藏身之所。

為了重建數千年前隕石坑內的陰影,科學家們利用數字高程圖和光線追踪技術進行了計算。這些改進的地形圖顯示,當穀神星達到最大軸傾斜度時,所有隕石坑都不再是永久陰影區域,這意味著其中的冰必須迅速昇華進入太空。

「這僅有一種可能的解釋:這些冰沉積物的形成時間不超過6000年,」研究的領導者諾伯特·舍戈弗博士說。「考慮到穀神星已有超過40億年的歷史,這是一個極其年輕的年齡。」

小行星碎片撞擊,產生暫時性水蒸大氣層

根據全球SPG形狀模型,顯示穀神星北極區域的永久陰影區域(PSRs)。顏色表示在整個軌道中某個位置處於陰影的最大傾角。灰度圖表示地形坡度。圖中採用極地立體投影,半徑為470公里。(圖/《行星科學雜誌》)
根據全球SPG形狀模型,顯示穀神星北極區域的永久陰影區域(PSRs)。顏色表示在整個軌道中某個位置處於陰影的最大傾角。灰度圖表示地形坡度。圖中採用極地立體投影,半徑為470公里。(圖/《行星科學雜誌》)

穀神星是一個富含冰的天體,但幾乎所有的冰都埋藏在表面之下。科學家推測,大約6000年前,一顆小行星碎片可能撞擊穀神星,產生了暫時性的水蒸氣大氣層,冰隨後凝結在冷陷阱中,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明亮沉積物。

此外,研究團隊還考慮了其他類型冰的可能性,例如二氧化碳冰。然而,計算結果顯示,穀神星的溫度不足以保留這些冰,僅能保留水冰。這是由於穀神星的軸傾斜度和缺乏靠近北極的永久陰影區域所致。

這些發現發表在《行星科學雜誌》上,揭示了穀神星冰沉積物的年輕歷史,並強調了這顆矮行星在行星科學研究中的獨特性。這些冷陷阱的形成,甚至比人類文明還要年輕,為我們理解太陽系中冰的分佈和保存提供了新的見解。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Planetary Science Journal cc By4.0

圖片來源:Planetary Science Journal cc By4.0

參考論文:
1.History of Ceres’s Cold Traps Based on Refined Shape Models Planetary Science Journal

延伸閱讀:

1.金星為何如此乾燥?科學家揭示「雲纏繞」星球上的失蹤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