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酵菌酸從何來? 毒物醫提醒出事餐廳的木耳也應檢驗

洪東榮建議,若要確定是否米酵菌酸致命,首先要先在食材上檢測出來,若病人身上也發現,卻實有可能,但毒理學上相關資料並不多,仍需要進一步研究,至少在他從事醫學研究的30幾年間,還沒有遇到類似的致命案例。(圖/翻攝自中天電視)
洪東榮建議,若要確定是否米酵菌酸致命,首先要先在食材上檢測出來,若病人身上也發現,卻實有可能,但毒理學上相關資料並不多,仍需要進一步研究,至少在他從事醫學研究的30幾年間,還沒有遇到類似的致命案例。(圖/翻攝自中天電視)

[周刊王CTWANT]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主任洪東榮今天表示,米酵菌酸非常毒,1到1.5mg就能致命,因毒理機轉不明,目前沒有解毒劑,針對目前已經被收治治療肝腎衰竭的患者,除了會洗腎、換血、換肝外,他也建議,不妨思考實務上用於搶救猛爆性肝炎患者、支持肝臟的高劑量解毒劑搶救,但能否確定有效,目前仍無學術論文實證,需要做進一步研究。

延伸閱讀》食物中毒症狀有哪些?食物中毒通報要找誰?預防食物中毒「五要原則」

延伸閱讀》米酵菌酸是什麼?米酵菌酸中毒症狀有哪些?米酵菌酸哪些食物可能有?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讓民眾人心惶惶,畢竟很少人會想到在北市高檔百貨公司吃飯,也會吃出人命。衛福部昨晚緊急召開記者會,說明在醫院「善心」提供未開封的米酵菌酸標準品(檢驗用)後,整起事件已有重大發現,兩名此案不幸過世的死者,在解剖後,驗出先前台灣從未驗出過的「米酵菌酸」。

衛福部說明,米酵菌酸是由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產生的強烈呼吸毒素,患者常會有嘔吐、腹瀉、盜汗等症狀,因為會立即影響細胞的發電機「粒腺體」,導致細胞缺氧,嚴重者會導致肝、腎、大腦衰竭,危及生命,而且即使煮熟也未必能減輕毒性,也讓民眾聞之色變。

洪東榮今天受訪時說,米酵菌酸一般多出現在發酵食物上,例如乳製品、玉米粉、椰子肉等,只要處理過程不乾淨,就可能產生。他說,發酵過程常見在穀物處理上,包括啤酒、味增都需要發酵,要發酵的食材須純淨、洗淨、還要乾燥後再去發酵。

此外,東南亞國家食安警告中也曾提醒民眾,使用乾的白木耳、黑木耳發酵前(變軟),浸泡過程中一定要先洗乾淨,浸泡最好要在冰箱中進行,確保溫度不會太高。

他懷疑,因前陣子台灣天氣比較熱,會不會是素食料理中常用的木耳,在浸泡過程中有問題,才讓米酵菌酸出現?或許能提供檢調進一步釐清,畢竟寶林在台北有六家分店,為何只有信義區百貨公司分店的顧客,在使用米粿條後出現問題,真正原因會不會是木耳處理過程,建議檢調釐清。

他強調,餐廳衛生、廚師衛生、環境衛生可說是食安最重要的一環,米酵菌酸常出現在泥土、空氣、以及穀類上,原本就是存在於環境中,但仍需有條件配合,才會增生致命毒素。例如黑木耳處理,如果清洗、浸泡程序處理不慎,黑木耳上有菌,天氣又濕熱,直接使用,就可能有風險。

他說,當下查閱文獻或星國案例說明,他個人認為,「木耳」恐比「米粿條」更是此案的原因,他也再度提醒,並非每批木耳上面都有米酵菌酸,而是木耳放得過久,例如泡水隔夜,還放在室外,或處理程序過多,就可能出現風險,也建議乾木耳先洗乾淨,泡水後一小時內立即料理,注意泡水水溫,就不會有問題。

原始連結

看更多 CTWANT 文章
寶林茶室中毒案驗出「米酵菌酸」!護理師揭米麵製品保存關鍵 食藥署:2食物要小心
100多萬存款被女友發現!幫規劃「存股、買車、出國」 過來人勸:快逃
寶林案死者妻「要告醫院疏失」…醫全炸鍋 痛心喊「難怪沒人想要當重症醫師」

看更多相關新聞
寶林案死者驗出米酵菌酸!毒物醫40年沒遇過 洪東榮:疑配料黑木耳惹禍
寶林茶室案驗出米酵菌酸 新北再採粄條商11件環境檢體送驗
蔣萬安喊擴大稽查防堵米酵菌酸 學者憂大流行籲妥存食物
寶林中毒案不只台人受害! 北醫重症患者是馬來西亞人
隔夜飯菜如何吃?專科醫:掌握4觀念不怕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