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所大學附近發生暴動:警察殺害黑人怒火燒遍全美
作者:謝佳華/換日線專欄
寫在本文最前面:其實使用非裔美國人(African American)是最為中性友善的詞,但因字數較多撰寫較急,在此篇文章中可能與黑人一詞兩者交叉使用,絕無冒犯之意。
此刻撰寫這篇文章的我心情極為複雜,今天是我從美國回台居家檢疫的第十天,一方面心懷感謝我在此事件、及後續一連串動亂發生前返台,一方面心繫留在當地的親朋好友,且擔心這次事件是否會於我稱之為「家」兩年的明尼蘇達州,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壞:
導火線:佛洛伊德被警員「壓制至死」
由於美國各大媒體已陸續報導此事件,並追蹤後續人民上街抗議、暴動的即時現況,台灣媒體也相繼發出此事件的中文報導,我在此僅簡單敘述事發經過:
5 月 25 日,一名非裔美國男子喬治.佛洛伊德(George Floyd)於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市(Minneapolis)中心 Cup Foods 購買東西結帳時,店員指出他付的 20 元鈔票是偽鈔,隨即報警。
警方來到現場後,要求坐在車裡的佛洛伊德下車,其中一位警員德瑞克.肖萬(Derek Chauvin)隨後將他壓制於地上,以膝蓋重壓在佛洛伊德的脖子上長達 8 分 46 秒。過程中佛洛伊德多次求救、呼喊「I can’t breathe」,但一直到佛洛伊德失去意識、救護車趕來現場前,肖萬始終沒有鬆開膝蓋下的佛洛伊德。佛洛伊德送醫後宣告不治。
整個事發經過被圍觀者錄下,影片中旁人在佛洛伊德喊「我不能呼吸」、顯得十分痛苦時多次要求警員鬆開佛洛伊德,但肖萬及現場其他 3 位員警仍不為所動。他們隨後聲明:「佛洛伊德試圖反抗且疑似喝醉、精神異常。」然而,日後調出道路監視器錄下的畫面卻顯示佛洛伊德全程沒有反抗,推翻警方聲稱他「不配合」的說法。
這無疑是一起正宗的「警察濫用權力,殺害無辜黑人」事件。
星火燎原
當現場影片被放上各大網路平台後,火速傳遍全美,美國許多州陸續發起抗議遊行,其中,事件爆發中心的明尼阿波利斯抗議聲浪最為猛烈,大批民眾至事發現場及 4 位警員任職的分局附近抗議,民眾手持「I can’t breathe」、「Justice for George Floyd」等標語,控訴警察殘暴欺壓有色人種,並要求相關單位依法處置身為事件元兇的 4 位員警。
目前涉案的 4 位員警已被革職,實質殺害佛洛伊德的警員德瑞克.肖萬被扣押受審,然而民眾認為他們都是殺人兇手,訴求在場的每一個員警,皆應受到司法制裁。
我所就讀的明尼蘇達大學雙城校區校長,在事件發生後 2 天,即表明日後學校的校警單位(UMPD)將不再與明尼阿波利斯警察單位(MPD)合作──像是運動會、校慶典禮等各種大型活動,本校將拒絕接受任何 MPD 的人力協助。
然而以上措施,都無法平復黑人族群在美國社會長期受到不平等待遇的不滿──美國警察濫用執法權殺害無辜黑人的案例,更早已不是第一次。
喬治.佛洛伊德事件,如今儼然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抗議人士除了伸張佛洛伊德的正義之外,越來越多的標語、口號直搗問題核心,像是「Black Lives Matter」或是「Abolish the Police」,強烈要求警察重視黑人權益。而當地白人族群中,也有許多人站了出來,大聲呼籲同胞不要再保持沈默,保持沈默等於默許這些暴行的發生:「White Silence is Violence」。
抗議演變成暴動
星期一爆發的事件,再加上過去幾個月美國飽受新冠肺炎大規模肆虐,造成大量民眾失業,許多經濟較弱勢者首當其衝成為裁員對象,如今美國基層民眾的憤恨情緒可說漲至最高點──各地一波波的抗議遊行因此越演越烈,甚至演變為全城暴動。
CNN 一位女記者在昨晚於混亂中心報導的影片中,雙城區(Twin Cities)的明尼阿波利斯及聖保羅(St. Paul)陷入一片混亂,街道上的抗議人士以砸店、砸車、設置易燃性爆裂物發洩不滿,石塊、催淚瓦斯在空中飛舞,爆炸聲此起彼落。
暴動期間,亦有許多人趁火打劫。據報導,明尼阿波利斯的一間平價量販店(Target)被破壞搶劫、而第三警局(Minneapolis 3rd Police Precinct)更被大火燒毀。
有鑒於暴動範圍擴大、程度加劇造成區域治安惡劣,雙城區的市長下令於星期五晚上起的三天實施宵禁(curfew),也就是晚上 8 點至隔天早上 6 點所有民眾禁止出門。
然而,新聞中可見大批民眾在宵禁實施後仍在街頭上喧鬧、破壞公共設施,警察卻早已全數撤離──無人出面制止這場混亂下,現場畫面觸目驚心。現場報導記者直呼自己從來沒見過在如此紛亂情勢下,警察不見蹤影。
宵禁。歷史課本上學到往往在極權國家或重大災難時才會實施的制度,竟然在我居住的大學城真實上演。
不止我大學所在的雙城區,暴動、抗議更在美國各地四起。新冠疫情持續肆虐下,推特影片中民眾戴口罩在白宮前、紐約市及加州奧克蘭街上與警察對峙的畫面,令人不勝唏噓。
針對此事件的反思
我今年大二升大三,雖然在來到美國明尼蘇達州唸書前,我對美國種族議題只有粗淺的認知,而明尼蘇達的黑人族群僅佔總人口的 5% — 6%;但我在大學修過探討美國非裔族群議題的課程、並有多次與黑人互動的經驗,此外我在當地結交的朋友們,剛好也十分重視黑人平權議題,因此文章的最後,我想根據自身經驗,分享自己針對此事件的小小反思:
我在美國走在街上或搭輕軌時遇上的遊民,及行徑瘋瘋癲癲的人,大多數是黑人沒錯;我曾在車站等車被黑人搭訕、要求握手交換名字也是事實。但是,我也曾經被一個不認識的白人少女比中指、大罵 f word,我的朋友更曾被拿著刀的白人遊民追。同時,我也認識許多優秀、值得敬仰的黑人教授及同儕。
我想表達的是:不要因為單一事件而污名化整個群體──有著深色皮膚的人犯錯,不代表全部深色皮膚的人都是罪犯。那些深根於文化中的偏見,可能受到大眾價值觀助長難以剷除,但我們要有自己判斷的能力,不能犯下「一概而論」或「以偏概全」的錯誤。
大一時,我修了一堂結合文學、青少年及美國種族階級權利的課,教授的父親是非裔美國人、母親是白人,那堂課算是我首次深度接觸黑人相關議題。我們藉由閱讀教授指定非裔美籍作家的小說及觀看紀錄片,認識黑人在美國歷史脈絡下遭受的差別待遇,與現今即使平權意識抬頭,仍無法完全根除的種族歧視問題。
如果對美國種族,特別是黑人相關議題有興趣,在這裡推薦我在那堂課閱讀的兩本書,分別是《The Hate U Give》及《Just Mercy》,前者是小說,但幾乎是這次Greorge Floyd 事件的青少年版本;後者則是一位黑人律師以自傳體裁記錄黑人、女性及弱勢群體在美國司法體制下遭受的不公不義。(兩本書皆有中譯版本,也都被改編成電影)此外,Netflix 的紀錄片《13th》也詳盡描述並探討了美國種族、司法制度及大規模監禁犯人等議題。
題外話,《The Hate U Give》本書的縮寫「THUG」是英文中暴徒的意思,且經常特別用來貶低黑人犯罪者。諷刺的是,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在推特上就用 THUG 一詞來形容連夜在明尼阿波利斯暴動的人群──甚至出言恫嚇抗議者「你敢趁火打劫、我就槍殺你」(The looting starts, the shooting starts),這種「提油救火、火上添油」式的發言,只是讓群情更加激憤、難以收拾。
美國種族議題,特別是黑人與白人族群的分化,可以說是美國自立國以來最錯綜複雜、難以解決的難題。然而,激烈的暴動跟仇恨的發言,都無法解決問題──在這群情激憤的時刻,我們需要的是多一個人理性關注、勇敢表態並聲援支持受欺壓者,才能促成社會的改革,並逐漸往族群和睦共處的方向前進。
最後,衷心期望明尼阿波利斯的動亂早日結束,當地親朋好友健康平安。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我的大學附近發生暴動:警察殺害黑人事件再度上演,種族怒火燒遍全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時至 2020 年它依舊存在──美國最敏感的種族歧視議題,一個「局外人」的觀察
我在美國職場,遭下屬控種族歧視──人資尷尬:「其實亞裔的你,比黑人的她更弱勢」
作者簡介:
謝佳華。University of Minnesota — Twin Cities, Sophomore. 20 yrs old. Born in Taipei, Taiwan. 總是對未知感到焦慮,還好文字是安定人心的力量。最愛看浪漫愛情喜劇,期許自己的文章也像愛情喜劇一樣扣人心弦,一會兒詼諧的筆觸又會使你莞爾一笑。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抗中挺香港?川普得分卻苦了香港美國退出WHO 台灣還有戲唱嗎
取消席地而坐?台鐵,我真的不意外你這樣想
疫情讓我們與有錢人更接近
澳門人眼中的「賭王」何鴻燊:一代傳奇已逝,誰來說他的故事?
相關新聞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