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菌日本爆發!食人菌是什麼?症狀有哪些?該怎麼預防?

食人菌疫情近來在日本肆虐,不僅寫下歷年同期最高紀錄,已有近千人感染,也讓不少台灣民眾人心惶惶。究竟食人菌是什麼?食人菌感染症狀與傳染方式為何?誰是高風險族群?近期旅日民眾該注意什麼?快跟著Yahoo奇摩顧健康一起了解!

相關新聞》日爆發「食人菌」疫情! 台大醫警告:6類人死亡風險高

unrecognized man suffering throat pain close up .
食人菌感染常見症狀包含咽喉痛、吞嚥困難、發燒、頭痛、噁心,如果有類似症狀務必提高警覺!(示意圖/Getty Images)

食人菌是什麼?

食人菌是A型鏈球菌的俗稱,疾管署解釋,A型鏈球菌是一種常見的細菌,因有可能造成造成壞死性筋膜炎,甚至引發「鏈球菌毒性休克症候群(STSS)」,導致臟器衰竭休克死亡,所以被稱為食人菌。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指出,皮膚傷口感染A型鏈球菌,容易出現組織壞死情況,外觀像看起來像是「傷口被吃掉一塊」。

前感染科醫師林氏璧也提到,A型鏈球菌是肺炎鏈球菌的親戚,15歲以下的孩童若有喉嚨發炎的症狀,約有三分之一是感染A型鏈球菌,是兒童常見的細菌感染症之一。

食人菌傳染方式為何?高風險族群有哪些?

食人菌在台灣不屬於法定傳染病。其傳染途徑類似於感冒,都是在人和人接觸的過程中,經由呼吸道及口水等體液的飛沫所傳染。因此在大型群體或擁擠的環境中,如捷運、學校與軍營等,被傳染食人菌的機率都比較高。

兒童醫學部醫師湯仁彬表示,晚冬至初春這段時間,是食人菌流行的高峰期;一旦感染,在經過2至5天的潛伏期後便可能發病,接著陸續出現臨床症狀。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大人或小孩,都可能感染A型鏈球菌,但兒童比大人更為常見,尤其家有5~15歲孩童的爸媽,更應提高警覺。

新光醫院感染科醫師黃建賢表示,食人菌早期診斷治療的死亡率較低,但如果惡化為毒性休克症候群,死亡率就會提高至2到5成。除了孩童以外,免疫力較低的患者,包含糖尿病、洗腎、癌症病人等,感染食人菌的死亡風險也會更高。

食人菌症狀有哪些?食人菌感染會發燒幾天?

根據幼之園小兒科診所衛教資料,患者會經歷突然發生的喉嚨劇痛,且這種疼痛會隨著吞嚥加重,感染A型鏈球菌最主要可能引發A型鏈球菌咽喉炎,症狀可依年齡區分:

  • 3歲以上患者:多會感覺喉嚨痛、吞嚥困難、合併38°C以上發燒,且有頭痛、腹痛、噁心等症狀。身體檢查時,也可能發現扁桃腺腫大、有滲出物,上顎會有出血點,懸壅垂(腭垂,也就是俗稱的小舌)常合併發炎狀況,前頸部淋巴結亦可能有壓痛感。

  • 3歲以下患者:症狀較不典型,喉嚨痛相對不明顯,通常會出現鼻塞、流鼻水、低於38.3°C的發燒,以及前頸部淋巴結有壓痛感等情況。

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醫師那曼玉醫師分析,若能給予有效治療,多數感染患者會在治療24到48小時後退燒,並在3到5天內痊癒;如治療效果不佳,便要留心引起化膿性、非化膿性的併發症。化膿性併發症包含菌血症、頸部淋巴腺炎、中耳炎、腦膜炎、扁桃腺膿瘍、肺炎等;非化膿性併發症則有猩紅熱、急性腎絲球腎炎、風濕熱等,不可不慎。

以大家常聽到但可能不太懂的「猩紅熱」為例,由於A型鏈球菌會分泌致熱性外毒素到血管中,導致血管擴張、白血球浸潤,並引發延遲性過敏反應;當體內免疫系統的T淋巴球大量釋放中間物質與發炎性細胞激素,人的皮膚便有可能形成突起型紅腫丘疹,摸起來猶如砂紙,用力下壓還會變白,就像是「草莓舌」。要是出現相關症狀,一定要盡快就醫,以免引起中毒性休克症候群,對生命造成威脅。

食人菌治療方式是什麼?

想要治療A型鏈球菌,最主要的方式是服用抗生素。小兒科醫師周安國說明,一般而言,A型鏈球菌咽喉炎的完整治療時程是10天,絕對要按照醫囑「吃好吃滿」,切勿隨意停藥,否則不僅容易復發、增加未來罹患併發症的機會,也會傳染給家中其他成員。

兒童醫學部醫師湯仁彬也提醒,倘若沒有妥善治療,A型鏈球菌在六周時仍有50%的機會存在。不過只要治療24小時,咽喉培養就有高達80%的機會呈現陰性;通常患者在接受抗生素治療24小時後,便不具感染性,可恢復正常生活。

食人菌感染飲食要注意什麼?

以A型鏈球菌常引發的咽喉炎、猩紅熱來看,兩者皆可能引起喉嚨不適,在飲食上可多攝取容易消化且富含營養的食物,以增加抵抗力,比如優格、麥片粥、馬鈴薯泥,都是不錯的選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另建議,若因咽喉痛而食慾不振,可以適當食用布丁、牛奶等較為流質或軟質的食物,補充營養、維持身體所需的熱量。

食人菌預防怎麼做?最近去日本旅遊要注意什麼?

食人菌該怎麼預防?有疫苗可以接種嗎?可惜的是,目前尚未有專門預防A型鏈球菌的疫苗。至於長期服用預防性抗生素以防範感染A型鏈球菌,也只適用於有風濕熱、心臟發炎、瓣膜疾病的患者;對一般人的效果並不顯著。

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直言,環境中一直都存在A型鏈球菌,各國、各地區都有,故沒有國際間疫情威脅的問題,不必因此進行國際旅遊管制。台大醫院前感染科醫師林氏璧也認為,不必為了食人菌疫情而取消日本行,只要養成勤洗手、配戴口罩的習慣,就是最佳的預防做法。

廣島大學醫學部客座副教授市川衛則另提醒,如果身體有傷口,處理傷口前必須先用肥皂洗手;在傷口癒合前,建議使用OK蹦或繃帶包紮,並應避免進入游泳池、河川等容易引發細菌感染之處,才能防範食人菌入侵傷口。

撰稿記者:陳昭容

核稿編輯:游婉琪

參考資料

A型鏈球菌咽喉炎的評估及處理(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醫師湯仁彬)
關於A型鏈球菌喉炎、你必須知道的事(幼之園小兒科診所)
Α型鏈球菌感染(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醫師那曼玉)
A型鏈球菌咽喉炎(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小兒部醫師周安國)
猩紅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看更多相關新聞
端午節後三餐粽子!醫曝「1疾病」男性要留意 4招關鍵防範
疫情進入流行期!醫曝「10個發燒有8確診」:有人已確診6次 症狀回歸這2種
美味「1便當」超傷腎!腎臟醫示警:比雞腿飯、排骨飯更慘
落實分級醫療⋯大醫院門診減量 最快年底重啟
失智症初期「10大症狀」曝光!睡眠障礙也上榜 醫示警:一定要好好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