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陳清河】社群新聞翻轉人力資本取向

Video archives concept.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作者為世新大學副校長

前言

本月10日,到香港參與一場由香港浸會大學、廣州大學、澳門大學與世新大學共同舉辦的傳媒發展論壇會議,探討新時期、新空間與新技術下傳媒發展的新問題與新趨勢,由於與當下新聞媒體所面對的議題有密切關聯,起心動念撰述短文分享。

新聞媒體供應體系的轉型

19世紀歐洲軍事理論家Clausewitz在其《戰爭論》一書中寫了一段話:「贏不了一場戰爭,最好的因應策略就是去尋求一個勝得了的戰場」。嘗試把這段話中的戰爭,改成媒體匯流戰場下新聞產業的情境,似乎還算貼切。由於社群媒體滲透力與影響層面既深且廣的特質,自然成為當下新聞訊息流通的另一管道;多元分享、雙向互動改變了新媒體生態體系中的新聞產業。主流媒體為了降低新聞成本,只好直接與間接引用社群網站、臉書與部落格的消息來源,以減少經營結構的破口。

過往專業新聞內容產製,經過組織模式的變革以及受到行動網路與社群媒體興起的衝擊,必然更積極調整訊息供需與平台的經營模式。除了一些由個人、官方或品牌經營的社群媒體類的自媒體之外,可概分為傳統主流媒體所衍生的新聞網站,如三立新聞網或聯合新聞網、不屬任何媒體集團的原生新聞網站,如ETtoday或NOWnews,以及採取搜尋引擎為主的新聞網站,如Yahoo新聞或Google等新聞平台。

新聞專業人力培育的翻轉

多元社群模式與專業新聞網站的崛起,最重要的癥結是消費者開始轉移到更多的管道獲取新聞資訊。新聞網站在經營決策上,必須加速調整其雙向或多向訊息的新聞編輯策略,尤其是聚焦在如何投入新聞網站的影音比率,以及基礎人力的轉型。

融媒體新聞的出現,是因為結合圖文、電視、網路、電信、行動、社群的平台互通,不只替代傳統媒體單一內容、單向傳輸與單純工具的改變;更重要的是,在其跨領域的知識與資訊流通以及如何善用各類程式軟體,成為另類新聞產業的特色。

基於使用者訊息交換與經驗共享的現象逐步成熟,新聞人員必須充分認知,如何加速提升篩選、整理與揉合訊息的能力;以及積極使用推播式新聞資訊的經營,才可跟上新聞產業的轉型。近幾年,各大學培育融媒體新聞產製人才的機制,除了針對直播能力的養成之外,甚至擴及網頁設計、數位敘事、資料搜尋分析、數據視覺化以及虛擬動作捕捉的訓練,確實是事出有因。

新聞產業內容變現的隱憂

目前新聞資訊的應用形式,雖然受惠於科技的發展帶來更多服務的需求,但大多數的既有加值應用,事實上並無法引起消費者的興趣,也未能創造更進一步的使用誘因;尤其是,諸多新聞網站縱使有龐大的流量,卻無法因為社群的凝聚力,為經營者帶來穩定的獲利條件。

社群新聞的發展不但改變傳統一點對多點的服務型態,更引出下對上與相互分享的模式,此一趨勢對現有的新聞媒體產業,不論軟硬體的更新、廣口徑人力需求的經營,必須投入更多的資源。喜的是,使得新聞訊息的呈現既多元又龐雜;憂的是,優劣並存且經常真假難辨的新聞內容,造成新聞內容良莠不齊,經常衍生新的倫理爭議。媒體規範機制隨著匯流之後變得越來越複雜,有些現行法規面對科技快速成長與社會價值觀的改變,已經無法規範或預防加害行為,必然成為新聞媒體產業亟待面對的新議題。

科技變遷的新聞人才結構

科技因素造成新聞產業所面臨的挑戰包括新聞週期縮短、人才更替加速、培訓時間緊迫的壓力。新聞產業為求市場的競爭與生存,除了在硬體設備需有足夠生產與研發的支撐力,更應在資訊流通服務與硬體裝置的產製需求,不斷調整人力資本的管理理念。

面對新聞採訪、搜尋、產製、編輯、傳輸與資料庫等垂直產業鏈的改變,媒體經營者必須認清科技的本質,從傳統新聞事業到新聞網站的設置,其經營性質必然要從過往的免費供應到間接式加值模式。正因如此,未來新聞媒體之人力資源發展宜有幾種思維,包括如何積極面對知識經濟時代,新聞產製環境的轉變與應變;新聞人力培育的發展需加入人工智慧與數據新聞概念的調整;以及,如何落實複合式新聞媒體組織之整合管理作為。

結語

可以預期,在網路科技發展與知識經濟的衝擊下,未來大部分的新聞媒體從業人力都將是知識工作者,同時扮演資訊溝通者的角色。除了必須選擇對消費者滿足的需求適時適切回饋,提供新聞訊息分享環境;新聞媒體產業的最大資產,宜聚焦在各類新聞資訊聚合平台的轉化。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不必對中美衝突過於悲觀

蔡三周年》蔡總統與勞工的距離

【「焦糖哥哥」商標事件】什麼是「商標廢止」?

單一的篩選標準,讓台灣錯過多少優秀的「文組醫生」?

從寫實到超現實 結合韓漫讓韓劇更具吸引力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