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廚師手發現米酵菌酸 台大法醫所:廚房有毒素濃度更高食材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已釀2死,廚師手部發現米酵菌酸,但刀具、砧板都沒有驗出,台大法醫研究所長翁德怡認為,毒素與廚師本人沒有關係,下毒機率低,以結果分析,廚房中存在毒素濃度更高的食材,廚師因接觸而污染手部。

延伸閱讀》食物中毒症狀有哪些?食物中毒通報要找誰?預防食物中毒「五要原則」

延伸閱讀》米酵菌酸是什麼?米酵菌酸中毒症狀有哪些?米酵菌酸哪些食物可能有?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出現新進展,台大法醫學研究所長翁德怡(前)2日下午說明,廚師手部驗出米酵菌酸,應該是間接沾到毒素,留下痕跡的媒介,毒素與本人沒有關係。(中央社)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出現新進展,台大法醫學研究所長翁德怡(前)2日下午說明,廚師手部驗出米酵菌酸,應該是間接沾到毒素,留下痕跡的媒介,毒素與本人沒有關係。(中央社)

台北市政府今天表示,衛生局3月24日首度前往餐廳稽查時,採集刀具、砧板等環境檢體,及人員手部生物檢體,由台大法醫所協助檢驗,在餐廳環境、人員手部等環境及生物跡證中驗出米酵菌酸。

翁德怡下午接受媒體聯訪表示,這次驗出手部有米酵菌酸毒素的是廚師,應該間接沾到毒素,留下痕跡的媒介,毒素與廚師本人沒有關係,假設廚房存有高濃度米酵菌酸的「食材A」,廚師伸手拿取、烹飪,米酵菌酸不是細菌,不會繁殖,手部只會沾到一點點。手部極低濃度的毒素,即使廚師再去拿取「食材B」,民眾吃了低濃度米酵菌酸的「食材B」,中毒嚴重程度取決於食物所含米酵菌酸的量以及病人的進食量。推測廚師下毒機率低,因為當天並非所有客人都出問題,下毒不會如此不均勻。

台北榮民總醫院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接受媒體電訪指出,從目前資料來看,較合理的解釋為,污染發生在3月19日到24日間,廚師雖然可能有每天洗手,但每天反覆處理食材,24日採檢當天又再接觸,因此才會驗出米酵菌酸。

至於廚師手部驗出,本身身體卻無異狀。楊振昌說明,皮膚本來就是保護作用,接觸的也不是高濃度純毒素,加上目前沒有任何文獻提到皮膚接觸米酵菌酸會造成問題,也未曾發生過職業暴露造成中毒。此次驗出,就確定是寶林有問題;若後續環境檢體也有培養出會造成米酵菌酸的唐菖蒲伯克氏菌,就可以更加確定,也可以排除人為下毒可能性。

責任主編:于維寧

看更多相關新聞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 台大法醫所:廚師手部樣本驗出米酵菌酸
寶林茶室環境驗出米酵菌酸 王必勝:應該就是在廚房發生
寶林案新進展 醫:現場和發病者檢體都驗出「有毒」可是「菌」呢?
第一時間沒全扣食材?北市:食藥署沒規定
痛批王必勝搞錯寶林重點 他:應叫廚師重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