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裁員25%還被捧?看Airbnb不怕醜事外揚,展現「認敗」價值

作者:張方毓編譯/商周

5月5日,全球最大旅宿平台Airbnb執行長布萊恩.切斯基(Brian Chesky)透過公開信宣布重大消息,表示他們即將裁員1,900人,相當於該公司25%的員工。

過去兩週,Airbnb已經陸續辭退約聘員工,而這一次大裁員,根據《資訊》(The Information)報導,知情人士指出,可以替公司減少4到5億美元的支出,相當於該公司2018年獲利的4倍。為了挽救公司,Airbnb陸續調降高階主管一半薪水、取消今年獎金、跟私募機構借貸20億美元,但最後,還是來到裁員這一步。

許多新創公司都爆出裁員,不同的是,Airbnb的裁員做得比較「好」。原來,裁員還有分好壞?

《商業內幕》分析,雖然裁員是所有企業和員工最不想面對的處境,但Airbnb展現了透明、周到及同理的態度,甚至在送員工離開的同時,還是留住他們的心。

細緻的決策、公開的說明,讓裁員也能有理又暖心

《商業內幕》指出,許多新創公司近期裁員時,採用視訊軟體Zoom、告知員工他即將被裁,這種一翻兩瞪眼的情況常讓員工措手不及、滿頭問號,進而引發不滿和反制聲浪。相對的,Airbnb則是在官方部落格先釋出公開信,預告即將裁員這件事。

不只是形式上的差異,Airbnb更展現了,就算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只要誠懇地說,也能有一個溫暖的結局。

首先,是坦誠、不隱瞞的態度。對每個企業來說,必須大規模裁員,代表公司遇到極大困難,連借貸、減薪都沒辦法解決。如果誠實地跟員工說明,就好像在揭管理高層的短處,因此許多人往往偷偷摸摸地決定,然後再「一鼓作氣」地讓員工快速走人,為的就是避免「醜事」細節被知道。

Airbnb不這麼做,切斯基在公開信坦承,公司要做這個艱難決定,是因為面臨兩個他們自己都有疑慮的困難:第1是,他們不知道旅遊業到底什麼時候會復甦;第2是,他們認為,未來的旅遊業,肯定跟現在長得不一樣。

這也是為什麼,他們決定先暫時撤出去年花大錢投資的項目,包括發展傳統飯店業務、推出超豪華住宿、拍攝原創串流內容、以及跨足航空流程優化。相對的,他們改成回歸基本盤,例如:出租房屋、提供體驗。這決策,進一步促使與核心業務無關的人力被削減。

再來,是詳盡說明決策和施行流程。一般有誠意的企業,可能到第一步就打住了,認為只要誠實說明大方向,就讓裁員有足夠合理性。而Airbnb則更往前,針對這件對員工生涯影響重大的事情,力求讓所有人方方面面的了解。

他們首先制定一個能永續運作的商業策略模型,接下來據此定位每一個現有團隊,在新模型中的角色,然後決定團隊應該要有的規模,最後是逐一檢視每一個團隊成員的關鍵技能、以及該技能和和新商業模式之間的適配程度。

鉅細靡遺的把裁員資訊倒出來,會不會反而讓員工吸收不良?切斯基表示,他們堅持將所有細節配套都訂定好才公布,原因是「公開片面資訊反而會讓事情更糟」。

生涯管理公司主管瓦雷拉(Elaine Varelas)告訴《商業內幕》,Airbnb這麼做很明智,如果還在討論裁員的時候風聲就傳出去,反而會造成資訊不全的謠言和恐慌。

第三,對職不對人。切斯基在信中多次強調,這些裁員依據的是職位本身及關鍵能力,而不是執行長本人對員工的喜惡。社群整合服務公司Buffer執行長加斯科涅(Joel Gascoigne)指出,清楚說明職位為何以及如何被汰換,對企業來說很重要,如此能讓員工100%了解自己為何需要離開,而不會心生怨懟。

照顧員工到最後一刻。之所以Airbnb的裁員相對被視作典範,也體現在周到的後續緩衝流程和福利。除了公開信上的訊息,切斯基表示,5月11日員工離職前,都會被邀請跟直屬主管1對1對談話,讓員工有時間消化資訊並詢問問題。

對於沒有被裁、但因組織變動而調整職務的員工,也會被邀請對談。生涯轉換服務公司CareerArc主席里默(Yair Riemer)表示,這非常重要,雖然沒有被裁員,但這些員工依然會想進一步了解:公司後續定位是什麼?組織為什麼重組?新職位的內容?能夠清楚替員工解答這些問題,就能維持員工對領導者的信賴。

除此之外,《商業內幕》也指出,Airbnb照顧員工到最後一刻的誠意,展現在高於其他私人企業的資遣費上:3.5個月的補償費用,以及1年份的醫療保險,並且協助員工找工作,以及允許留下公司提供的筆電,切斯基對此表示:「(筆電)是找新工作很重要的工具。」

里默表示:「這一刻就是品牌成敗的關鍵。」Airbnb雖然必須跟這些員工宣布壞消息,但透過周到的決策與說明,讓員工覺得:我正在被好好地照顧,而且有充足資源可以迎向下一份機會。

員工離得有價值嗎?能否化危機為轉機是關鍵

當然,後續Airbnb必須證明,自己不是在對資遣員工說「好聽話」,而是真的能夠從這一次的組織重組、人力刪減,長出東山再起的力量。對這些員工來說,他們的離開也才真的有價值。

針對這次危機,除了回歸短期出租以外,Airbnb也嘗試做出改變,發展長於一個月的長期住宿。

他們押注,短期內,即使疫情緩和,人們應該還是不敢到處旅遊,尤其他們的主力住宿通常位於人口稠密的大都市。但相對的,遠距辦公盛行,未來人們有機會一邊在世界各地移動,一邊上班,如此一來,在一個地方的停留時間就會拉長,長期住宿就能彌補流失的短期旅遊住宿。目前,長期住宿已經列入該平台的永久功能。

不過,《華爾街時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則批評,切斯基在信中並沒有提到要刪減「體驗」服務,這項原本應該要賺錢的項目,在2019年其實大虧10億美元。的確,Airbnb現在依賴線上煮菜、線上單車行等花費1到40美元不等的「線上體驗」服務,替疫情間注入一些金流,顯見Airbnb並不是完全照他們所說的,以核心業務為主,策略當中仍有一絲狗急跳牆的成分。而這個《華爾街時報》評論為漏財的項目,會不會在之後繼續扯後腿,仍有待觀察。

對於各企業來說,2020還沒過完一半,就已是充滿災難的一年。對Airbnb來說,更有從高處摔下來的痛。這家一直備受看好、市值高達310億美元的新創公司,原本預計今年要首次公開募股(IPO),沒想到就碰上病毒,跟去年相比,預估收入直接砍半。對於這隻獨角獸來說,是否能化危機為轉機,是一次最艱困的挑戰。

(參考來源:The InformationAirbnb NewsroomThe Wall Street JournalBusiness Insider(1)Business Insider(2)

更多商業周刊文章

這家麵包店,靠「咖啡免費續杯」創造星巴克4倍股價!它如何辦到?

※本文由商周網站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不簡單的「時中領導力」,值得職場主管看齊為什麼裁員25%還被捧?看Airbnb不怕醜事外揚,展現「認敗」價值
小黃補助再加碼 蔡政府挑戰納稅人極限
加州疫情蔓延時 當醫師失業時
農委會打臉農委會

【健康大調查】你的肺部健康嗎?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