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花大錢買環保水杯,然後再花一筆錢買瓶裝水,再把瓶裝水倒進環保杯的做法,並不見得就喝到好水,而是一再重覆汙染了環境。
安達魯西亞地區有座深山裡的白色小城「烏布里克」,小鎮有超過200家製皮工坊,幾乎包辦了世界各大頂級奢侈品牌的皮件精品生產。
行人就是要一邊注意車況,但又毫不在乎那些正在逼近的車輛而兀自前行,這樣才能過得了馬路,就像兩車比賽對撞一樣,誰膽子小就先閃。
電子圍籬的目的在使城市更安全,同時減少空氣汙染和噪音。混合動力車在進入限定區域時會被自動切換成電動模式,且不得超過一定速度。
瑞典人崇尚自然回歸的概念,「死亡清潔」則是刪除不必要的東西,讓家變得美好有序的過程,最終目標是減少親人整理遺物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
畢柳鶯2020年陪伴罹患小腦萎縮症的媽媽自主斷食,期間更舉辦了生前告別式,透過照片回顧一生,「在媽媽人生的最後,深刻地了解媽媽」。
你知道什麼是公用頻道嗎?根據一項臺師大進行的最新調查,台灣大約只有不到兩成的民眾知道且看過公用頻道;說不到兩成算是含蓄,其實確實數字是一成四。為何立法到今年剛好滿30年、用來落實民眾媒體近用權的公用頻道,竟然知名度如此之低?有點令人不解。
學者指出,台灣是出口導向國家,製造業減碳壓力之大,須靈活及多元化減碳工具,因此一定要開放國際碳權,「這也是在發揮台灣的影響力,到全世界幫忙減碳」。
中國水資源分布與人口、經濟、耕地、能源等經濟社會要素布局不相匹配,「京津冀地區的人均水資源量甚至比以色列還要低得多」。
NEWater是新加坡公用事業局推出的超純淨再生廢水自有品牌,約可供應當地40%的用水需求,不僅曾做成瓶裝水,還推出話題性十足的特殊啤酒。
法國的汙水再用率遠低於歐洲鄰國,除了衛生、經濟與社會接受度阻礙以外,法規也是問題,個人甚至不得拿雨水來沖馬桶。
越南的野心不只是世界工廠,還要成為全球下一個「半導體基地」,只是面對這個「天上掉下來的機會」,越南真的做好準備了嗎?
美中貿易戰、技術脫鉤、地緣政治衝突等不確定性,讓供應鏈廠商離開中國、移轉基地,連中國本土製造業供應商也跟上出走腳步。
堅守「安美經世」(安保與美國合作、經濟與世界合作)原則的尹錫悅政府,雖說經濟上會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全世界合作,但顯然不願再「委屈求全」。
法國也曾爆發嚴重禽流感,但除去年外,蛋類自給率達100%~102%。在嚴格衛生安全規範下,法國產官通力、上下游合作,成就雞蛋產業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