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不要來!3分鐘搞懂「口腔黏膜檢查」公費篩檢

口腔黏膜檢查是政府補助的四大癌症篩檢之一,依據統計,口腔癌在2022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位居第六;國健署也示警,口腔癌是我國25歲~44歲青壯年男性最容易得到的癌症,不得不慎。所幸早期發現有助於及時治療,而口腔黏膜檢查正是找出癌前病變的有效工具。為了提升國人預防口腔癌的觀念,政府提供符何資格的國民公費篩檢,究竟口腔黏膜檢查公費對象有哪些?我不符合公費資格但想自費篩檢可以嗎?口腔黏膜檢查結果異常又該怎麼辦?

延伸閱讀》口腔癌症狀有哪些?「平均死亡年齡54歲」戒除三大元凶很重要!口腔癌防治必看懶人包

口腔黏膜檢查是篩檢口腔癌的重要工具,政府補助兩類對象每兩年一次免費篩檢。(示意圖/Getty Images)
口腔黏膜檢查是篩檢口腔癌的重要工具,政府補助兩類對象每兩年一次免費篩檢。(示意圖/Getty Images)

口腔黏膜檢查為何很重要?檢查時會做什麼?

口腔黏膜檢查除了盡早發現口腔癌,更重要的是能夠找出癌前病變,予以適當治療,從而阻斷口腔癌的發生。全國口腔癌篩檢資料顯示,口腔黏膜檢查結果當中,高達75%患者屬於癌前病變與早期癌症,若能趁早發現、趁早治療,口腔癌存活率超過80%;搭配定期檢查,還可降低26%的死亡風險。

由於口腔黏膜檢查是由醫師目視、觸診口腔黏膜,檢查口腔是否有疑似癌前病變或癌症的病兆,檢查前最好先將口腔內部清洗乾淨,以利醫師判斷。口腔黏膜檢查過程耗時約3分鐘,不會疼痛,也沒有副作用,一般來說檢查結束就能知道結果。

口腔黏膜檢查公費資格為何?要去哪裡篩檢?

衛福部針對「30歲以上有吃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者」和「18歲以上有吃檳榔(含已戒檳榔)的原住民」兩大對象,提供每兩年一次的免費口腔黏膜檢查

有意進行口腔黏膜檢查的民眾,可以點進全國癌症篩檢活動暨醫療院所資訊查詢系統,查看住家附近有配合的醫療機構,建議事先致電確認,以免白跑一趟。檢查時,記得攜帶健保卡,18歲~未滿30歲原住民須另備戶口名簿。

口腔黏膜檢查我沒有公費資格,可以自費篩檢嗎?

如果不符合公費資格,但想進行口腔黏膜檢查,可以諮詢牙科或耳鼻喉科醫療院所是否提供自費篩檢,自費費用通常130元起。

口腔黏膜檢查結果怎麼看?檢查沒事還要定期篩檢嗎?

口腔黏膜檢查結果分成陰性、陽性,正常的人會顯示陰性;但要特別留意的是,任何檢查皆非百分之百準確,出現口腔癌相關異狀時,務必盡速就醫。即便口腔黏膜檢查為陰性,仍應養成每兩年定期檢查一次的習慣,才能盡早發現、盡早治療。

公費篩檢口腔癌之外,國健署呼籲,平時也能進行簡單的自我檢查:

  • 破:口腔黏膜破皮超過14天未癒合。

  • 斑:口腔黏膜有不明的紅斑、白斑。

  • 硬:口腔黏膜逐漸變硬、變緊,更導致嘴巴張不開。

  • 突:口腔黏膜表面不規則突起,包含乳突狀、疣狀突起。

  • 腫:臉或頸部有腫塊,或者兩側不對稱。

延伸閱讀》戒檳10年仍罹患口腔癌 癌友呼籲早期篩檢及治療,切勿心存僥倖

口腔黏膜檢查結果陽性該怎麼辦?要看哪一科?

根據國健署指引,口腔黏膜檢查結果陽性,代表疑似癌前病變(白斑、紅斑、口腔黏膜下纖維化、扁平苔蘚、疣狀增生等),或者疑似口腔癌,請在兩個月內前往口腔顎面外科、牙科或耳鼻喉科確認診斷,並遵照醫囑每三~六個月定期追蹤一次。

此外,吃檳榔、抽菸、喝酒等嗜好,一定要立即戒除;飲食方面,也要注意營養均衡,避免食用過於辛辣、燙口的刺激性食物,否則很有可能加速病情惡化。

菸、酒、檳榔是造成口腔癌的三大元凶。(圖片取自/國健署)
菸、酒、檳榔是造成口腔癌的三大元凶。(圖片取自/國健署


癌症時鐘快轉!十大癌症Q&A
肺癌症狀有哪些?「十大癌症死因榜首」為何不抽菸也可能得?
「沉默殺手」肝癌症狀有哪些?預防肝癌你一定要知道的5大QA
大腸癌症狀有什麼?「台灣癌症發生率榜首」常放屁要注意!
肛門癌症狀有哪些?肛門癌、痔瘡怎麼分?
「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位」乳癌存活率高嗎?乳癌檢查又該怎麼做?
攝護腺癌症狀有哪些?「男性第二常見癌症」誰是高危險群?
「癌中之王」胰臟癌存活率為何不高?誰是胰臟癌高風險族群?
「平均死亡年齡54歲」戒除三大元凶很重要!口腔癌防治必看懶人包
男性比女性常見、這個血型更要注意!胃癌預防QA懶人包
「吃出來的癌症」誰要特別注意?預防食道癌必備的5大QA

核稿編輯:廖梓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