遴選碰上總統釋憲 考驗大法官

並為司法院長的許宗力等7名大法官10月底任期屆滿,近期總統府將遴選繼任大法官,但在賴清德總統24日發表國會改革法案釋憲言論後,是否有人揣摩上意附和,以爭取大法官或終審院長位置,引起法界擔憂,若無法杜絕政治力介入司法,人民對司法的信任度將無限沉淪。

8年前時任總統蔡英文將許宗力等7人的大法官人事案,送交立法院審查,在泛綠壓倒性人數優勢下,提名人皆全數過關。但許宗力等人8年任期內,審查判決的釋憲案,卻被批評是高度政治考量,軍公教年改、《黨產條例》到萊豬案等合憲判決,讓大法官挨批成為「立法院司法局」,替政策背書的橡皮圖章。

司法院這幾年來,未積極改善基層法官的審判環境,法官之死引來血汗司法罵名,但司法高官仍笑罵由人,甚至在立法院面對質詢只是應付,從未真正解決基層司法問題。追根究底,司法高官就是把自己當成「政治人」。

職司審判工作的法官或大法官,一旦把自己當成政治人,面對司法行政或審判工作,就會讓自己迎合執政者或特定司改團體的言論,作成偏袒的決策或判決,例如近年多起司改政策或釋憲判決,就惹來為政治服務的罵名。

賴清德以總統高度,質疑國會改革法案違憲,但總統未來將提名繼任7名大法官,一旦大法官人選不認同總統的看法及主張,是否仍會獲得遴選被提名?還是只要立場對了,就可以獲得想要的司法高官位置?

府院黨、監察院4機關釋憲,並爭取憲法法庭作出暫停處分,一旦受理聲請案,依近年審理進度,若無法在10月底前作成違憲與否判決,7名新大法官就是未來憲法裁判的關鍵。大法官要為自己留下什麼歷史定位,全民都在看。

看更多相關新聞
國會改革案 賴總統聲請釋憲 藍批毀憲
釋憲出爐前 賴拒赴立院
在野黨炸鍋 批賴總統把自己當成太上皇
賴總統簽署覆議案咨文「加註意見」在野遺憾
釋憲扁規賴隨 藍白批獨裁鴨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