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包淳亮】遲到的百人連署公開信,與可敬的麻省理工校長公開信

Usa and China Flags on Puzzle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作者為政治大學東亞所博士

最近一個月,美國有兩封談及與中國關係的公開信,其一是近百位美國中國專家連署的公開信〈中國不是敵人〉,7月3日發表在《華盛頓郵報》正式的中文稿),結論聲稱「我們相信,這封公開信有這麼多人聯署明確表明,有些人所謂的華盛頓各界對中國同仇敵愾的共識其實並不存在。」其實如果本來存在,到五月底、六月初川普繼續推遲與中國的貿易協議之後,由於許多飽受貿易戰損害的地區不再支持兩國的角力,這種共識也不再存在了

這個公開信提供了一個讓兩大國關係可能回暖的引子,但不是其原因。本專欄早就指出,兩大國關係不會持續探底新冷戰可能胎死腹中。這是由於許多原因,包括美國整體上處於收縮的大趨勢中國對貿易戰的反擊使美國人感到難受,且川普的支持者更關心的不是中國崛起,而是美國被拉美裔移民改造成另一種文明的國家。此外,美國菁英也不斷尋求與中國的利益交集,包括參與一帶一路的可能等等。

不過既然長期居於世界第一,面對中國崛起,試試水溫以確定中國是不是真的燙手,也是情理之中。試過了,知道燙手了,那麼才好有下一步發展的可能。從這個角度來說,上百位美國專家學者在這個時候推出公開信,是因為政界已經「試過水溫」,結果如同公開信所稱的,得到了「適得其反」的結果,對中政策的緩和成為可能,他們也才好放心簽名。無論如何,這時發表公開信仍有助於提供雙方關係回暖的氛圍與回暖的理由;而這些理由,如公開信所闡述的,都是基於冷靜的國家利益計算。

另一封公開信,是麻省理工學院校長雷夫(Rafael Reif)在6月25日發表的〈移民如同氧氣〉(英文中文),信中的關懷不僅是國家利益,也包括更高一層的人類關懷。事實上,他在去年8月9日就曾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中國的挑戰就是美國的機會〉,指出「如果我們對中國的雄心壯志所做的一切,不過是把我們所有的大門加上雙重大鎖,我相信那只會把我們禁錮在平庸之中。但如果我們美國人尊重中國,把它視為一個新興競爭者,有著許多我們可以借鑒的優點,這種觀點將激勵美國做到無與倫比地最好。」

麻省理工校長做出前述的評價,是因為他客觀的看到中國享有的規模優勢,無可避免的會在諸多領域形成科技發展的優勢。在麻省理工去年9月與10月的教職員通訊中,就有一篇〈麻省理工與中國的關係〉報告,指出在科技的資金投入上,中國可能在「今年」就超過美國,而對於麻省理工的教授們參與的許多重大研究而言,包括中國的跨國合作,往往才能保障足夠的資金供給。許多教師認為其所在領域的中國研究人員的能力已經、或即將與美國並駕齊驅,加上資金充足,因而可以提供可觀的科學合作的機會。許多教師也看到中國市場的潛力,以及在中國利用他們的知識和技能,解決世界上一些最具挑戰性的、且幾乎難以想像的大規模問題,包括環境污染、食品安全和城市化等問題的機會。

對於追求世界頂尖的麻省理工而言,他們擔心的不是美國政客所謂的中國偷竊美國的知識,而是想著力於維持與中國這個巨大的科技引擎的關係,並在合作中讓美國的科研人員可以一同發展,一同解決世界的問題。這種美國與中國「一同解決世界的問題」的認識與態度,與將中國視為「要被解決的問題」的態度迥異,而後者只會浪費可以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的大量資源。麻省理工的頂尖學者放眼人類前途,不愧為世界第一流的菁英學府。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