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50歲後注意 每天散步或走路沒幫助?肌少症飲食運動這裡學

「彭博士觀風向」邀請營養學博士吳映蓉解析肌少症問題

很多人步入中老年,開始走路變得緩慢又容易跌倒,要扶桌子才能起身,這都是肌少症症狀,而每天散步或走路當作運動,其實是沒幫助的,Yahoo TV「彭博士觀風向」邀請營養學博士吳映蓉解析肌少症,教導簡易的自我檢測方式,並幫助大家建立正確的飲食和運動觀念。營養師Ricky's Time也給出肌少症相關的飲食建議,以及3種簡單肌力運動,幫助長輩遠離肌少症。

肌少症50歲後注意 每天散步或走路沒幫助?肌少症飲食運動這裡學(圖/Getty Images)
肌少症50歲後注意 每天散步或走路沒幫助?肌少症飲食運動這裡學(圖/Getty Images)

什麼是肌少症?

肌少症是指肌肉量不足,而不是體重過輕,因此胖的人也可能有肌少症,當40歲以後,每10年肌肉量會減少8%,因為賀爾蒙分泌降低,會導致肌肉流失,若沒有運動習慣,飲食方面又缺乏營養,就會形成肌少症。

肌少症相關疾病

肌少症會引起吞嚥障礙、心臟病,還有失智問題,和骨質疏鬆也有一定程度的關聯。

肌少症症狀判斷方法

可以使用儀器測量肌肉量,若要以簡易的方式評估,可以用雙手手指圍圈,套住自己小腿最粗的位置,若圈起來後有很多空隙,那就是肌肉量不足。

利用手指測量小腿圍,是簡易判斷肌少症的方式。
利用手指測量小腿圍,是簡易判斷肌少症的方式。

肌少症高風險群

年紀越大,風險越高,50歲以上就要開始注意;部分年輕人也可能罹患肌少症,特別是減肥又飲食不均衡的人,身體會為了維持血糖濃度,而分解肌肉。

肌少症預防方法

1.飲食

以60公斤的人為例,1整天約需要6份蛋白質食物,1顆蛋為1份,70公斤要吃7份,以此類推,蛋白質盡量分散在三餐吃,食物來源多樣化會更好。衛福部南投醫院提醒,補充維生素D對肌肉功能、強度有正面影響,可以吃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鮭魚、鮪魚、鯖魚、起司與蛋黃,或是藉由日照活化身體維生素D,維持肌肉功能。

2.運動

要防止肌肉流失,光靠吃是不夠的,需要藉由重量訓練去刺激肌肉,才能讓肌肉生長,重訓後2小時內補充蛋白質效果最好;許多老年人會以走路、散步當作運動,但因為沒有負重,對肌肉刺激不足,所以難以達到增肌效果。臺大醫院新竹臺大分院林特暐醫師提醒,長者每周至少要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如爬山、健走、騎腳踏車,但仍要評估自身情況,選擇安全的運動場地,想要重訓可提前詢問醫師建議,運動更安心。

重訓能刺激肌肉,增加肌肉量。(圖/Getty Images)
重訓能刺激肌肉,增加肌肉量。(圖/Getty Images)

肌少症飲食能吃高蛋白?

營養師Ricky's Time提醒,大家對高蛋白的印象,會想到健身族群的專用飲品,因為健身族群所需蛋白質,是人1.5到2倍的量。但其實,老年人所需的蛋白質,也高於普通人1.2到1.4倍之多,原因是老年人牙口不好,腸胃消化蛋白質的能力下降,加上可能患有痛風疾病,長期下來易導致蛋白質攝取不足,可能引發肌少症。營養師Ricky建議,長輩朋友們可在每天喝的牛奶中,加入1湯匙的高蛋白粉,補充蛋白質,但若有腎臟疾病,記得要先詢問醫生,才能使用高蛋白。

肌少症運動3方法

營養師Ricky設計3組輕鬆鍛鍊肌力的動作,每組動作中間休息1到2分鐘,長輩朋友們只要每天花幾分鐘,就能預防、遠離肌少症。

肌少症運動方法1:靠牆深蹲20下

靠牆深蹲時,膝蓋注意不要超過腳尖,背部打直不凹背,上背與臀部貼著牆面,站起時想像用腳底踩地板。

肌少症運動方法2:扶椅分腿蹲各15下

面向椅子,雙腳與肩同寬站立。接著手扶椅背,雙腳站一前一後呈弓箭步站姿,重心放在前腳腳跟位置,開始蹲下站起15次。背部記得打直不凹背,感受大腿和屁股發力,做完再換邊。

肌少症運動方法3:坐姿單腿屈曲各15下

坐在高度合適的椅子上,兩手扶椅子兩側,從右腿開始,全程出力,腿部來回伸直彎曲,腳底不碰地,做15下以後換左腿。

延伸閱讀
肌少症是什麼?肌少症自我檢測?肌少症上身恐失能 醫師揭3大錯誤觀念
肌肉量40歲後每10年少8% 肌力不足和骨質疏鬆這樣預防
膝蓋退化如何保養?3種運動強化大腿肌力 減緩退化速度
膝蓋疼痛是退化嗎?打玻尿酸和PRP有效嗎?如何延長膝蓋壽命?
退化性關節炎更需要運動?4種關節炎和症狀 醫師來講解

責任編輯/謝宗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