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亮劍反制裁新規 恐形成惡性循環與西方全面脫鉤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日前簽署公布實施「反外國制裁法」的新規,對外國干涉內政、採取歧視性措施,或支持危害中國主權的行為進行反制。學者分析,相關規定強化了反外國制裁法的實施力道,雖然可以成為中國國內企業的保護傘,但也會讓外企暴露在中外的雙重法律風險下,影響跨國企業投資中國的意願,而尤其嚴重的是,當制裁及反制裁形成如同軍備競賽的惡性循環後,中國很可能將會和西方世界走向全面脫鉤。
反制裁新規出爐 中國劍指美國意味濃
就在美中貿易戰方興未艾之際,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日前簽署了反外國制裁法的22條相關規定,明確制裁範圍將擴及文化、體育甚至旅遊,並以行政手段進一步強化了「反外國制裁法」的落實力道,劍指美國的意味濃厚。
反制裁新規 將形成中國企業保護傘
南華大學亞太研究所教授孫國祥就分析,相關規定中,定義制裁的範圍及對象可說包山包海,只要中國認為對其主權、安全及發展利益,造成協助支援參與有問題的制裁,都可以是反制的範圍,這對目前動輒被制裁的中國企業,可說形成了保護傘。
他說:『中國一直認為,任何的制裁一定要透過這個像是聯合國國這種國際組織的全面的或者是合法的通過才行,所以當然對於中國企業,它就提供了有中國政府或中國的法律部門提供的法律訴訟手段來對抗國際制裁產生的效應,換言之就是說,暗示的是中國的企業如果被美國制裁了,似乎中國政府就是他的後台,會幫他找公道。』
跨國企業暴露在雙重法律風險中 恐影響投資意願
然而相對於中國企業可以躲在中國政府的保護傘下,孫國祥認為,外國企業就可能就會暴露在中外的雙重法律風險中,尤其是跨國企業將影響最大,而這也將會直接衝擊外企投資中國的意願。
孫國祥進一步指出,新規中允許中國政府,對因外國法律中止與中國合作的企業實施資產凍結,包括知識產權。這可能使外資企業面臨遵守母國制裁法規可能導致在中國的資產被凍結,而違反母國法律又可能觸發罰款或法律責任的兩難局面。這種不確定性絕對會促使外企重新評估在中國的投資。
他說:『也就是中國是中國一套你要遵守,然後美國這一套你要遵守,但是你要在中國怎麼樣遵守美國的那套法律?在美國你要遵守中國的那套法律 ?舉例而言就像現在中國要求你的港口不能隨便賣,或者舉例TikTok你在美國也不能賣等等,那就會變成中國的企業自己在外國的經營也會困難,也就是說只要是跨國的企業都會困難。』
制裁和反制裁如軍備競賽 恐導致中國和西方全面脫鉤
不僅如此,孫國祥還觀察到,中國這種做法只會升高和外國政府在法律上的對抗,一旦這種制裁和反制裁的對立情況,不斷蔓延,甚至升高到一種類似軍備競賽的惡性循環的話,恐怕只會加速中國和西方世界的全面脫鉤。
他說:『就像原來我們在貿易上面的,就是說你加高我5%的關稅,我就加高到什麼7%,然後我對你加高7%,你又變成9%,你加高9%,我又到10%,就有點像軍備競賽了,所以我們可能假設的情況,就是至少會看到美國在這種制裁跟反制裁上面,可能會出現未來一種軍備競賽化的這種制裁跟反制裁,最後的結果,當然就是全面脫鉤了。說實在,如果我們做預判的話,其實就是說我教育也跟你切斷,我醫療也跟你切斷,我旅遊也跟你切斷等等,如果真的是持續下去,可能就會類似這種情況的發生。』
反制裁新規廻旋空間大 為盧比歐制裁案解套?
此外,對於中國這次祭出的新規,外界也發現了中國給自己預留許多廻旋的空間,就像川普的關稅戰一樣,隨時可以喊停或加碼,彈性相當大。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嚴震生就認為,這讓中國保留了許多談判空間,像過去被中國宣布制裁的美國國務卿盧比歐,在美中未來針對元首訪問的談判中,或許也有解套的可能。
嚴震生說:『如果你制裁到他的核心人物,他認為說這個是政治的一個動作的時候,那他大概我相信就是會透過雙方來做一個交易,因為川普最愛搞交易,所以如果你放了哪一些,我也可能對盧比歐解套嘛。』
回顧中國過去執行「反外國制裁法」,多半僅限於「逐步試水、選擇性應用」,不過,隨著2025年新規的發布,中國顯然試圖彌補早期執行的模糊性,希望透過明確的制裁措施提高反制能力,以期能在美中貿易戰中找到更多的著力點。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中國新規強化執行「反外國制裁法」 可凍結智財權
從盧比歐的談話 透視賴總統最新國安政策與台美關係
盧比歐與俄羅斯外長通話 討論新一輪烏戰停火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