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連續13年盤踞國人癌症死因第1位也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肺癌權威楊志新醫師提到,主持人陳文茜之前罹患了肺腺癌但已經切除,現在正在治療的則是亞洲罕見疾病「黑色素癌」,楊志新表示:「黑色素瘤是非常惡性,台灣每年僅四、五百例,最好的治療方式就是免疫治療,但會有副作用的產生,讓身體很辛苦。」
(記者廖建智嘉義報導)隨著台灣癌症發生率持續攀升,病理診斷在癌症防治與臨床決策中扮演愈加關鍵的角色。為強化病理專業與臨床應用的接軌,嘉義基督教醫院將於2025年4月19日至20日舉辦「2025國際...
知名音樂人鄭進一於今(4月21日)出席高流藍寶石彩排,自曝去年底罹患二期膀胱癌的消息。經過六次化療的他,現場精神奕奕,演唱經典歌曲〈家後〉時依然充滿活力。他幽默地表示:「我今年71歲,這是我第一次也是
吃錯油可能會讓癌細胞增長?日前營養師呂美寶在臉書粉專「食物的力量.呂美寶營養師」中發布貼文,指出三陰性乳癌可能跟以Omega-6為主的植物油有關,因此她建議,要避免攝取過量。
補充蛋白質不只促進代謝,還能幫助增肌減脂。肥胖專科暨家醫科醫師李唐越分享8種蛋白質含量高的蔬菜,分別是「秋葵、菠菜、紅莧菜、綠蘆筍、地瓜葉、綠花椰菜、苜蓿芽、羽衣甘藍」,其中綠蘆筍有助於抑制癌細胞的擴散,羽衣甘藍能減少體內的自由基。
許多人「酷酷嗽」,甚至是咳不停,那種「要把肺都咳出來的感覺」,不僅嚴重影響睡眠,也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社交。咳嗽發生,常見呼吸道等肺部疾病,必須揪出真正導致咳嗽的原因,才能對症止咳固肺。 一般而言,最近1~2週才發生的咳嗽都算是「急性咳嗽」,但咳嗽超過3週就得格外注意;若咳嗽持續了3個月以上,則是「慢性咳嗽」。 感冒病毒是造成急性咳嗽最常見的原因,大部分會在3週內自行痊癒,少部分會併發細菌性感染,需要抗生素治療大多可痊癒;但若是咳嗽持續3週以上,則需進一步檢查,看是否為黴漿菌感染或是其他疾病。 至於慢性咳嗽,則有可能是鼻涕倒流、氣喘、胃食道逆流、慢性支氣管炎、藥物所引起,甚至是結核病及肺腫瘤等造成的,而且可能夾雜多種原因,所以,一旦久咳不癒時,就要有相當的警覺性。 ★引發咳嗽7大原因 1.呼吸道問題 2.鼻涕倒流 3.胃食道逆流 4.過敏性咳嗽 5.氣喘咳 6.咽喉問題 7.肺癌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 .氣溫變化大、季節交替頻繁,是孩童呼吸道疾病的好發期 .咳嗽難好?營養師認證「6種營養素」修復喉嚨、增強抵抗力 每天必喝1飲品入列
大甲區農會日南長青學苑健康講座暨大甲區衛生所BC肝炎篩檢及疫苗接種活動,邀請衛生局社區營養中心張庭瑄營養師宣講「預防癌症飲食」,課程中並安排性別平等及高齡者交通安全宣導活動及健康檢查,六十餘位民眾參與。總幹事黃瑞祥表示,日南長青學苑除了年度規劃的多項課程之外,還會不定期安排各類型講座,舉凡健康、運動、法律常識、性別平等、預防詐騙、交通安全等等, 歡迎大家一起來參與,做一個博學健康時尚優雅的長青人。惡性腫瘤一直是國人十大死因之第一名,且癌症發生率有逐漸攀升的趨勢。而癌症的發生原因,其中百分之三十至三十五為飲食因素,已被證實為癌症的主要肇因。在這生活快節奏的年代,如何吃的健康,儼然成為生活的必要知識與常識。張庭瑄營養師提到,癌症危險因子包括菸、酒、檳榔、肥胖、不健康飲食、缺乏規律運動等六大項,因此拒菸、拒檳榔、避免過度飲酒、維持健康體位,都是日常生活應養成的習慣。在飲食方面建議採地中海飲食方式,多食用全榖雜糧、新鮮蔬果、用好油(橄欖油、苦茶油、芥花油)、魚類海鮮、適量攝取雞蛋、家禽及乳製品,少吃紅肉及甜食。而規律運動可以讓身體健康、輕盈,建議每週運動五天,每次三十分鐘,每週達一百五分鐘。課
hololive JP組 VTuber 蘿蔔子(ロボ子さん),曾在 2023 年 2 月的直播中因為 APP 出現錯誤,導致所有 3D 造型的頭髮都消失,直接變成光頭型態,連工作人員都無法解決,因此乾脆募集起各種光頭創作,結果光頭版蘿蔔子也成為她的迷因之一。而近日一名 Coser 分享自己抗癌掉髮,所以扮成了光頭版的蘿蔔子,獲得許多網友和本尊的暖心回應。
外耳炎是耳鼻喉科門診常見的疾病,其中「惡性外耳炎」是嚴重的耳道感染,只要轉動頭部,耳朵就會感到疼痛,感染範圍包括外耳道,延伸至顱底、顳骨、甚至腦組織和腦神經。《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惡性外耳炎的原因、症狀、危險因子以及治療方法,若有相關症狀務必就醫。
癌症連續42年位居國人死因第一位,每年奪走5萬多條人命!111年癌症發生時鐘快轉17秒,每4分2秒就有1人罹患癌症,50歲以上者占8成以上。肺癌、大腸癌和女性乳癌仍位居前三名,自114年起,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症篩檢擴大補助範圍,包括肺癌、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以及口腔癌,符合資格的民眾可免費接受定期癌症篩檢,以期達成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標。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攝護腺癌(前列腺癌)在台灣一年新增將近8,000位罹癌者,奪走超過1,800位國人的性命,位居國人男性癌症死因的第4名。李先生58歲,科技業高階主管,定期健檢時發現,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攝護腺癌指數)逐年升高,經磁振造影MRI發現有攝護腺腫瘤的疑慮,經泌尿科診察與討論後,接受自費磁振造影結合即時超音波影像的標靶精準切片術(MR fusion biopsy),快速地診斷出第二期攝護腺癌,後續安排無創海福刀標靶治療,脫離癌症威脅。 攝護腺癌恐來得無聲無息 男性50歲應每年定期檢查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泌尿科主任許富順提醒,攝護腺癌(前列腺癌)來得無聲無息,多數僅僅是尿急夜尿,甚或背痛,卻已是攝護腺癌(或已脊椎轉移)而不自知。男性年過50歲以後,應每年攝護腺檢查,包括攝護腺超音波、觸診和PSA抽血檢查,若癌症指數偏高,更要積極複檢,亦可自費磁振造影,高階磁振造影MRI對於區分攝護腺的可疑病灶至關重要,AI判別從組織型態、細胞密度和磁振訊號等多種參數,能提供攝護腺腫塊的評分(PI-RADS)讓臨床醫師可以掌握惡性腫瘤的可能性。 許富順
📌主持人:蕭彤雯 📌來賓:台大癌醫院長 楊志新 癌症已經連續42年蟬聯台灣十大死因榜首,平均每4分鐘就新增一人罹癌,每9分53秒就有一人因癌症過世。 本集邀請到台大癌醫院長 楊志新,身為國際肺癌權威,對於肺癌取代肝癌成為台灣的新國病,楊院長有什麼專業看法? 主持人蕭彤雯也分享自己罹患肺腺癌的抗癌歷程,最驚訝的是術後竟然不需縫線,只貼膠帶就出院! 知名主持人陳文茜近期對抗的黑色素癌,又是怎樣的大魔王? 陳文茜不退休的原因,竟然是因為楊志新院長力勸她繼續工作與正常生活?
癌症蟬聯台灣國人十大死因之首長達42年之久。面對癌症所帶來的健康威脅,如何提供優質且有效的醫療照護,成為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為確保民眾能獲得整體優質的癌症診斷與治療,國民健康署推動「癌症診療品質認證」
你有在冰箱裡囤食物的習慣嗎?肝膽腸胃科醫師王威迪提醒:「冰箱是用來延長食物的保存期限,不是永遠都會保持新鮮。」他的門診曾經收過一位胃癌病患,這位老太太沒有家族病史,平時也不菸不酒、不吃重鹹,看似沒有什麼壞習慣,然而醫師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2個日常飲食壞習慣釀禍!
目前已知超過13萬種的植化素中,僅有約200種可食用且在健康領域受到深入研究。張適恆醫師特別推薦5種具有顯著防癌功效的蔬菜,其中以大番茄最為突出,可預防多達12種癌症。
廚房油煙可能會默默傷害我們的肺部,甚至導致罹癌。無毒教母譚敦慈表示,自己絕對不會高溫爆香,也不會在沒洗鍋子就繼續炒下一道菜。此外,譚敦慈提醒,鍋底也要認真清洗,若是沾了髒污置之不理,煮飯時產生的煙也會被吸入人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