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倫生病前非常熱衷工作,病後學習放慢腳步,他說其實這段間還是有很多工作邀約,原本自己這時也應該在新加坡主持一個活動,但醫生評估他還不能搭飛機,所以都婉拒,曾經把事業擺第一的他,現在深深體會「沒有健康就輸了全世界」,不再那麼強求,因為前幾天光是去錄音3小時...
記者張雅筑/彰化報導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顯示,我國平均每逾4分鐘就有一人罹癌,有醫師提醒,若本身罹癌過或有高風險因子,要注意「二次癌症」發生的可能!醫師黃漢斌分享實例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近9成胃癌是「胃幽門螺旋桿菌」造成,其中原鄉高風險地區胃幽門螺旋桿菌盛行率可達6成,其胃癌標準發生率也高於全國,顯見胃幽門螺旋桿菌盛行率與胃癌發生率對原鄉地區民眾的威脅更大。 胃癌高風險民眾應定期篩檢胃幽門桿菌,及早發現並及早進行除菌治療。而檢測方法並非只有胃鏡檢查,事實上也有許多非侵入性檢測方式。 3非侵入性檢測法 篩檢揪出幽門桿菌 根據國健署臺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男性胃癌的發生率比女性高,且55-59 歲男性胃癌的發生率已經增加到每十萬人口27.7人。國健署指出,一等親屬有胃癌病史者、50歲以上、居住於胃癌高發生率地區等民眾屬於胃癌高風險族群。 胃癌高風險群若有腸胃不適症狀應就醫診斷,且最好定期做檢查。不過,許多民眾常因為害怕照胃鏡而拖延檢查、治療,但事實上目前幽門螺旋桿菌的檢測方法也不只有胃鏡。 衛福部在《胃幽門螺旋桿菌篩檢指引》中提到,有3種非侵入性檢測方式可作為幽門螺旋桿菌篩檢方法包括: 碳13尿素呼氣法:是目前準確度最高的檢測方式,也可用於評估除菌後效果。 糞便抗原檢測:可以了解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狀態,也可於除菌後用來評估除
MLB(Major League Baseball ,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白襪終結者韓瑞克斯 (Liam Hendriks)成功戰勝淋巴癌重返大聯盟,預計將在美國時間周一重新登錄正式歸隊。
體育中心/林之越報導 白襪終結者漢瑞克斯(Liam Hendriks)在2022年12月被診斷出罹患「霍奇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在
癌症粒子治療中心,台灣密度竟是世界第一?是病患救星還是醫院間軍備競賽?專家指出,確實這新型醫療方式有不少優勢,已成為許多癌症病患積極尋求的新治療方式。而台灣醫界也可能因為癌症粒子治療中心的積極興建,帶來三大新優勢。一位來自美國的兒童癌症病人歷經14小時的飛行,長途跋涉來到台灣接受最先進的癌症質子治療
不少民眾知道「肝癌三部曲」,事實上胃癌進展亦可大致分為「四部曲」?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胃癌四部曲由先至後分別為「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生」、「分化不良」,最後以每年6%的機率發生胃癌。 每年罹癌率多增加6%! 什麼是「胃癌四部曲」? 錢政弘醫師表示,多數人的胃鏡報告為「表淺性胃炎」,少部分則是「慢性胃炎」,這兩類問題尚不嚴重;然而約15%則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atrophic gastritis)在胃鏡下,可以看到胃壁原本的皺折因長期發炎變得扁平、且胃黏膜變薄萎縮,胃部消化食物的能力也變得較差。萎縮性胃炎的危險因子包括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自體免疫性胃炎、年紀、抽菸、高鹽飲食與慢性膽酸逆流等。胃黏膜長期受致癌物質刺激,容易產生基因突變;比起正常人,萎縮性胃炎會增加7倍罹患胃癌的風險,每年有0.1%-0.3%的患者進展成胃腺癌,或是以每年0.4%-0.7%的機率出現神經內分泌瘤。 胃病至這階段未妥善治療 10年內胃癌發生率恐增85% 萎縮性胃炎多半不會馬上進展至胃癌,而是先經過「腸化生(Intesitnal metaplasia)」病變。「
入行38年的70歲資深藝人楊烈,曾經獲得第21屆金鐘獎男歌星演員獎,影歌視三棲的他,至今仍活躍於演藝圈。日前楊烈二哥驚傳因大腸癌末期病逝,昔日也曾罹患此病的他,近日被目擊挺著凸肚找房,實情全曝光。
37歲的朱芯儀在2021年底發現自己胸部形狀大小不一後確診乳癌2到3期,癌細胞甚至已轉移至淋巴,隔年她開始治療,一年內陸續化療18次,也進行胸部切除手術,今年終於宣告抗癌成功,她也將心路歷程寫在散文作品「保留那個快樂的自己」中,鼓勵病友也鼓勵自己能放下糾結。47歲的...
戲劇天后兼美食達人張鳳書的父親罹患大腸癌,她身為主要照顧者,竟然差點和父親吵起來?化療期間味覺受到影響,張鳳書如何讓父親願意吃東西?張鳳書在這集的《江P醫件事》中,分享癌症家屬的照護經驗。 每年
生活中心/游舒婷報導沒感覺卻已經生病了?肝膽腸胃科詹宜學醫師在臉書上分享,許多人平時不會感到有什麼異狀,卻診斷出胃潰瘍、幽門桿菌感染,醫師指出,沒有感覺是因為每個人對疼痛忍耐度不同
5月16日上午11點多,楊烈、李冠毅在台北市萬華區一家房屋仲介外,原來兩人是在拍攝華視與公視台語台打造的全新台語劇《我的意外室友》,該劇以渴望買房結婚的情侶檔姚淳耀以及嚴正嵐為開端,男主角姚淳耀是一名房仲卻仍在租屋,因此劇組精心打造房屋仲介公司,店面玻璃上的售...
詹宜學醫師在臉書粉專發文,「最近在整理健康檢查報告的時候,發現很多人都診斷出胃潰瘍與幽門桿菌感染。詢問病人後,他們說平日裡並無感到身體有任何異狀和不適。有些人合併慢性胃炎;有些人合併萎縮性胃炎;多數人合併腸上皮化生。幾乎每位病人都會問詹醫師:為什麼我都沒...
飲酒過量、暴飲貪杯,當心成為不少疾病的風險因子,且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就屬負責代謝酒精的肝臟首當其衝!醫師警告,經常性飲酒可能增加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病三部曲」發生機率,且台灣有約百萬人正陷入此健康危機!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根據衛福部110年死因統計、國健署109年癌症登記資料,胃癌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8位,每年約有2千多人死於胃癌、4多名新發生個案。主要好發於50歲以上成人,且男性發生率是女性的1.6倍。 國健署表示,胃癌的發生,與環境、飲食、免疫、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及慢性胃病等有關,其中8-9成的胃癌是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的,民眾可從5招做起,減少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機率,進而減少胃癌的發生 幽門螺旋桿菌是什麼? 有哪些傳染途徑? 「幽門螺旋桿菌」是許多腸胃道疾病的源頭,一開始會造成慢性胃炎,如果沒有積極接受治療,可能會進展成萎縮性胃炎或胃黏膜腸化生等癌前病變,最後甚至有可能會進展成胃癌。 目前,幽門螺旋桿菌確切的傳播途徑尚未定論,不過最重要的傳染途徑是「經口傳染」。根據台灣消化系醫學會資料顯示,家人間相互傳染是重要傳播來源,大多數的感染者皆是在孩童或青少年時期受到已帶菌的家庭成員傳染。 5招保「胃」健康 遠離胃癌威脅 衛福部國健署指出,胃癌大多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的,因此消除幽門螺旋桿菌可以減少胃癌發生的風險,不過,想要遠離胃癌的威脅必須從生活做起。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
胃癌是國人十大死因的第8位,同時也是發生率的第8位,對此,李宜家醫師也表示,其實胃癌有8至9成都是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引起的,因許多人感染幽門桿菌後都沒有明顯症狀,長期慢性發炎導致胃萎縮,最後形成胃癌。
癌症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發生率仍持續攀升,近年因癌症治療方式日新月異,明顯衝擊健保有限資源。為加速取得先進癌症藥品,健保署長石崇良率團赴英,針對創新藥品基金(IMF)及癌藥基金(CDF)運作模式、醫療科技評估(HTA)、多元財務管控機制等議題進行交流,並與英國國家健康暨照護卓越研究院 (NICE)簽署合作備忘錄,力拚日後能在有限的資源下,讓癌症新藥給付的效益達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