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立法院院長韓國瑜率領跨黨派立委代表團,出席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就職典禮,並在1月22日行程結束時表示,此行為台美關係帶來“具體突破”,堪稱“爆出大紅盤”。代表團成員與多位美國國會議員及智庫交流,獲得正面迴響,美國議員也承諾將持續支持台灣,以應對來自中國的挑戰。
去年6月發生在江蘇蘇州的日本人母子遇襲案於1月23日宣判。法院裁定52歲的中國被告週加勝犯故意殺人罪,一審判處死刑。然而,裁決書未提及日本因素,外界普遍認為,這起案件的裁決背後,北京政府更關注如何避免影響中日關係,而非徹底揭露案件的真實動機。
台灣行政院院長卓榮泰星期四(1月23日)指責由台灣兩大在野黨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掌控的立法院本星期大幅刪減和凍結行政院提出的今年度中央政府預算,稱其為“自殺式刪減”,並公開表示會考慮要求立法院對預算案做“複議”。
沙特阿拉伯王儲兼首相穆罕默德·本·薩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週四(1月23日)表示,沙特阿拉伯計劃在未來四年內為擴大與美國的投資和貿易而投入至少6000億美元,尋求加深與美國這個沙特阿拉伯最重要西方盟國的關係。
就在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著力推動結束俄烏戰爭的時候,來自俄羅斯的消息說,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對這場戰爭對俄羅斯經濟的扭曲和拖累的憂慮日益加深。
在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持續推進反腐敗運動之際,《華爾街日報》近日報道稱,習近平試圖傳達「無心之失可從寬處理」的訊息,並表示「一些錯誤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分析家認為,習近平的專制風格與容錯機制存在根本矛盾,統治與容錯之間難以兼顧。
週三在洛杉磯北部爆發的一場新的山火迅速擴大到9,400多英畝(約38平方公里)。強風和乾燥的灌木叢助長了火勢的蔓延,迫使當局對超過3.1萬人下達強制撤離令。
菲律賓司法部長克里斯平·雷穆拉(Crispin Remulla)星期四(1月23日)表示,馬尼拉很快就選擇一個國際法律平台上再次就中國在南中國海對海洋環境造成的破壞提出訴訟。
在荷蘭政府表示將從4月1日起擴大對先進半導體設備的出口管制後,中國副總理丁薛祥週四(1月23日)在海牙會見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Willem-Alexander),表示中方願增進互信,共同努力維護全球供應鏈的穩定與暢通。
美國國會眾議院國土安全委員會主席馬克·格林1月22日在一場針對中國網絡黑客攻擊的聽證會上表示, “中共會隨時準備關閉我們的基礎服務”。他還說,美國之前一直在防禦,現在是時候發動攻擊。
路透社星期四(1月23日)的獨家報導援引一名菲律賓政府高級消息人士說,美國軍方已將其“堤豐”(Typhon)導彈發射系統從菲律賓拉瓦格機場轉移到呂宋島的另一個地點。
中國美國商會(下稱美國商會)星期四(1月23日)公佈的一項年度調查顯示,超過一半在中國的美國企業表示,他們擔心世界上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的雙邊關係進一步惡化,這一比例是五年來的最高水平。
週四(1月23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南韓2024年第四季經濟增長低於預期。該國上個月的戒嚴事件引發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政治危機,局勢動盪至今。這削弱了本已疲軟的國內需求並打擊消費者信心,在美國政權交替、外部風險上升之際,進一步抑制增長。
英國《金融時報》星期三(1月22日)引述兩個西方國家安全官員的情報說,兩艘載有導彈推進劑成份的伊朗貨船將在未來幾週從中國啟航前往伊朗。相關交易可能使涉案的中國實體受到美國為遏制伊朗武器計劃而實施的制裁,這兩艘伊朗船隻已受到美國的制裁。
星期四(1月23日),泰國迎來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歷史里程碑。這是法律生效的第一天,數百對LGBTQ+伴侶將正式登記結婚,與異性戀伴侶享有平等法律地位。
上任不到48小時,特朗普(Donald Trump)總統就發出了一個明確的訊號:為了勝過中國,他的政府將積極推動美國發展人工智能(AI)及其基礎設施。
美國國會共和黨重量級議員呼籲美國安全機構在特朗普(Donald Trump)總統的領導下,迅速改變路線,更好地應對伊斯蘭國和基地組織等恐怖組織的威脅。
特朗普(Donald Trump)總統提名保守派活動人士和作家L·布倫特·博澤爾三世(L. Brent Bozell III)為美國全球媒體總署(USAGM)的行政總裁,這家機構負責管理五家美國政府出資的國際傳媒,包括美國之音(V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