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用程序席捲東南亞對當地是福還是禍?

微信標誌組合圖。

台北 —

“我無法想像沒有中國的(手機)應用程式的生活,因為我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在使用中國手機應用程式!”

談到現在最常使用的手機App(應用程式),住在印尼萬隆的一名大學生狄歐(Mohammad Apridio Salahuddin Hakim)對美國之音說。他表示,自己最常使用的中國社群軟體是抖音海外版TikTok,使用目的多元,包括吸收教育知識及社交擴展。

根據國際知名數據分析公司(Adjust and Sensor Tower)本週發表的最新調查報告,中國應用程式App正對全球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在印尼、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中國App的下載量獨佔鰲頭。對此,專家認為這個趨勢有助於推動東盟旅遊業發展,但中國應用程式的資安疑慮仍是隱憂,並可能導致東協對數碼產業發展施加更多限制。

TikTok及微信深受印尼大學生喜愛

印尼萬隆的大學生狄歐說: “我總是在滑TikTok,因為它有像是教育相關等很多我非常喜歡看的內容,而且它也可以擴展我的社交活動,它對我的社交關係帶來許多正面的影響。
我總是使用Tiktok來搜尋一切新知識,所以我從Tiktok上學到了(許多)新的體驗。 TikTok的影片很好滑,總是能跳出我想觀看的內容。”

狄歐說,自己喜愛TikTok的程度甚至鼓勵了他自己開始創作影片,他說: “每當我跟朋友一起聚集在一個地方,比方在公車上、或是某一個公共場所時,我們就會一起做Tiktok影片,因為我們覺得這樣很有趣。”

不只是TikTok,狄歐說,現在在中國最熱門的聊天軟體微信(WeChat),也成為他跟朋友經常使用的App,他說:“我也很常使用微信,因為我可以與朋友(透過微信)聊天,增加我跟他們的聯繫。如果我想加強社交關係,我會使用微信。 ”

狄歐還說,像是TikTok或微信這樣的中國手機App,為他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而且時下最流行的話題和影片,都能在這些中國手機App上找到,狄歐認為,這是其他App無法取代的地方。

社交氛圍和諧大馬華裔偏愛小紅書

但常用中國手機App的不只是狄歐,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從事文字工作的一名華裔民眾黃慧君(Ng Hui Jin)也有同樣想法,不過她最喜歡的中國手機App,是另一款非常受當地年輕人歡迎的社群軟體小紅書。

“(小紅書)基本上一天至少會用可能5到6個小時,大部份(看的)其實比較像是日常的內容、或者是可能別人分享vlog生活的影片。因為小紅書的氛圍會比較好,留言區的戾氣沒那麼重,我覺得它整個的媒體環境,讓我感覺比較舒服,可能像Facebook(臉書)這些軟體給不到的,” 黃慧君告訴美國之音。

談到常用的聊天軟體,黃慧君說,雖然在大馬像是WhatsApp等App也有很多人使用,但因為微信的貼圖更深得她的喜愛,因而成為她最常使用的即時通訊App,她說:“女孩其實都喜歡發一些可愛的貼圖,所以可能我不想講話、回應別人可能幾個字(的訊息),我也可以用貼圖來代替,像WhatsApp這些(手機App),就可能比較難做到。”

在社交娛樂上,馬來西亞的黃慧君也與印尼的狄歐有同樣想法,認為TikTok或抖音有其獨特優勢,她說:“(抖音有)我喜歡看的一些劇情博主的小視頻,他們可能只是1分鐘不到的時間,可能就把整個劇情演繹完,就是資訊瀏覽得比較快。”

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在東南亞有成千上萬名民眾,與黃慧君與狄歐一樣,正對中國的手機應用程式樂此不疲。

東南亞嚴重依賴中國應用程式

根據數據分析公司Adjust和研究機構Sensor Tower合作調查後發表的題為《中國出口應用程式:探索全球成長、影響力和市場機會》 (Chinese export Apps: Exploring global growth, influence, and market opportunities)的報告指出,來自中國的應用程式正在全球產生重大影響,但東南亞國家在下載量獨佔鰲頭;像是印尼就以22%的下載比例居首、其次則是菲律賓的21%,馬來西亞和泰國則各為19% ,而柬埔寨、越南和新加坡各為18%。

報告指出,在今年1月至8月的調查區間,東南亞下載最多的娛樂和社交應用程式是母公司為中企的字節跳動(ByteDance)的TikTok,當地工具應用程式下載冠軍則是中國科技企業茄子快傳(SHAREit),位居東南亞下載第二名的購物應用程序,則是來自中國的電商購物平台Temu。

Adjust東南亞區域副總裁泰森(April Tayson)表示,透過遊戲化、人工智能和個人化等技術, “中國應用程式在全球迅速崛起,凸顯了它們在重塑數位用戶體驗方面的影響力。”

對此,新加坡智庫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資深研究員梅農(Jayant Menon)認為,這對東南亞來說是利大於弊,似乎也是雙方擴大經貿連結的必然趨勢。

梅農:有助東協旅遊業、影響可控

梅農告訴美國之音:“東盟地區透過供應鏈與中國經濟高度整合,現在幾乎自然而然地,透過這些應用程式擴展到服務領域,在我看來這是東協國家和中國經濟之間相互依存度不斷提高的自然進程。

梅農強調,當東盟數位市場與中國科技生態系統更加整合時,預期會對東南亞的旅遊業產生重大影響,他說:“因為採用更多與中國應用程式相容的支付系統,特別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這些應用程序,這些在東盟內更廣泛使用時非常重要,將促進中國遊客更輕鬆地消費,這似乎已經成為區域內的趨勢。我們知道這些應用程式在新加坡已經相當普及,在馬來西亞、泰國等其他國家也是如此。所以這確實有助於促進區域內的旅遊業。 ”

當被問到中國的應用程式使用量的增加,是否會排擠到任何新興的東盟本土科技產業時,梅農給出否定答案,他說:“外部生產的應用程式在(東盟)國內市場的採用是很常見的現象。
東協在整個數位供應鏈中扮演著特定領域的角色。不必要求所有應用程式都在國內生產。這些應用程式通常有特定的用途,可能是金融應用、遊戲或只是通訊工具。這種關係是互補的,導入這些技術並沒有甚麼問題。 ”

儘管梅農坦承,中國的應用程式的資安疑慮是需要關注的情況,但他認為,這可透過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或是其他的東協與中國的現有合作機制去處理,問題相對可控。

帕維達:恐具資安風險、限制東盟數碼產業發展

然而,相較梅農,泰國法政大學商學院學者帕維達(Pavida Pananond)對於中國應用程式的資安疑慮,則明顯更為擔憂,她告訴美國之音:“中國(應用程式)可能會為民眾的資料安全帶來一些風險,因為民眾不知道中國政府是否可以存取這些公司的資料或是否有對應的法律,可以保護消費者的資料和資訊。這些事情可能會讓民眾接觸中國企業和中國線上平台時,更加意識到並重視資料安全。 ”

此外,帕維達也認為,中國應用程式搶佔東南亞,不見得只會與當地企業產生互補效應,實際上可能帶來更為複雜的影響,她說:“一旦你進入這種他們可以提供一切服務的系統,你要再去選擇其他應用程式是非常困難的。舉例來說,當消費者在Temu、阿里巴巴或TikTok購物時,這些公司能提供更便宜的運輸和其他服務,又有誰願意去找可能更貴的本地競爭對手呢? ”

帕維達也說,中國應用程式的影響力已擴展到基礎建設層面,因為阿里巴巴和TikTok等企業已經開始在東南亞建立資料中心,資料中心對於大型線上平台的運作來說是關鍵的基礎設施,顯示這些中企已經在當地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這種由上至下的整合,讓中國企業在東南亞數碼經濟中的主導地位更加穩固。

帕維達說:“想像一下,如果線上平台可以向消費者提供這樣(全面)的服務,可能是適合消費者的,但對於參與國的經濟來說,可能是個風險,因為它排擠了當地人士獲得更多參與此類業務活動的機會。”

帕維達認為,這種發展趨勢或許使得中國平台為當地消費者帶來便利與實惠,但可能讓東南亞各國在數碼經濟發展上過度依賴單一來源,不僅在資安上難以把關,更可能扼殺當地數碼產業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