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利桑那州搶人 警惕供應鏈出走
美國亞利桑那州州長霍布斯短時間內二度旋風訪台,這絕不只是一次單純的國際禮儀或商務交流。從她上一次與美國商務部副部長組團來台會見台積電高層,到這次拜訪新竹總部,並宴請20多家台灣供應鏈廠商,清楚透露出一個訊號:亞利桑那正在積極布局整個半導體生態圈。對台灣而言,須要警惕,因為它不只牽動企業的布局,更可能撼動整體國家產業競爭力。
從美方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場典型的「產業鏈重組」行動。美國政府大力推動《晶片法案》,目的在於強化本土半導體生產能力,避免過度依賴東亞供應鏈。亞利桑那州作為台積電設廠的重鎮,自然肩負起吸納相關上下游供應商的任務。霍布斯親自來台與供應鏈代表見面、搭建溝通橋梁,更不排除是在向台灣企業釋放訊號:如果你們願意到美國投資、設廠、配合本地供應需求,我們會給予最大的支持與誘因。這對於長期依附在台積電周邊、依賴群聚效應發展的台灣供應商而言,無疑是一項充滿吸引力但也極具風險的抉擇。
然而,站在台灣的角度,這樣的發展若不審慎應對,將可能造成供應鏈斷裂,甚至是「產業空洞化」的長期傷害。台積電赴美設廠本是全球化策略的一環,但若其關鍵供應商也陸續西進,那麼台灣半導體產業原有的地利優勢,將大打折扣。更別說,台灣的科技人才原本就已短缺,若高階工程師與技術團隊被美國磁吸,不僅本地產能受到衝擊,台灣整體研發創新能力也將被稀釋。
台灣是否準備好面對這場「供應鏈外移潮」?答案恐怕並不樂觀。當美國用產業政策與經濟誘因爭取廠商落地設廠時,我政府對於高科技產業的長遠戰略仍顯得被動與分散。我們看見了企業因應政治風險的靈活調整,卻未見政府提出全盤的產業策略。
全球化競爭下,企業布局本就是逐利行為,政府不可能用行政手段強留企業,但我們應該用政策、環境、人才等手段,提升台灣的「留人」與「留鏈」力。畢竟,台灣的護國神山不是單靠一間公司撐起來的,而是靠整個產業生態系的互相扶持與高度整合。若今天這套系統被拆解、被外移,那麼明天我們所失去的,不只是產值與就業,更是台灣在全球高科技版圖中的主導地位。
在霍布斯的「攬鏈」行動中,我們看見了一個積極進取的州政府爭取產業資源;同時,也照出了台灣應該思考如何守住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如果還停留在被動觀望的態度,終有一天,台灣可能會從半導體核心,淪為技術周邊。面對這樣的未來,我們不能沒有警覺。(作者為科技業者)
看更多相關新聞
台積電飛輪效應驚人 專家:將帶動台灣經濟、國防、半導體供應鏈成長
基辛格:台積研發留台 難重振美半導體業
台積增資海外100億美元
「研發六騎士」林本堅呼籲台積電走向全球 示警陸半導體製程恐另類突圍
川普:台積助美掌握4成晶片市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