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療法抗癌 過敏副作用有解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癌症免疫療法是癌症患者後的希望,但少部分患者卻會出現嚴重且致命的過敏副作用,長庚醫院找到使用抗腫瘤壞死因子(TNF拮抗劑)降低過敏反應,54歲的轉移性三陰性乳癌患者阿美,就是在TNF拮抗劑完成免疫治療療程,已使體內之癌細胞全部消失。
長庚皮膚免疫科主任鐘文宏指出,利用單細胞RNA定序結合T細胞受體研究分析等多體學,找到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引發之皮膚嚴重免疫不良反應的原因,是與巨噬細胞釋放的趨化因子CXCL10過度表達,和免疫毒殺T細胞(CD8+T細胞)顯著增多有關。
林口長庚血液腫瘤科主任張文震指出,免疫治療就是把免疫的煞車鬆開,讓免疫細胞去攻擊癌細胞,這也是人體自帶的武器,但少部分患者會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長庚醫院是經過5年的研究,使用抗腫瘤壞死因子(TNF拮抗劑)來降低過敏反應。
長庚皮膚科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陳俊賓表示,趨化因子CXCL10的功能是吸引免疫細胞,到發炎或受損的皮膚及組織部位,當其過度表達時,則會造成毒殺T細胞集中到發炎處,因而引起皮膚的破損,產生水泡等相關的免疫相關過敏反應,使用抗腫瘤壞死因子(TNF拮抗劑)生物製劑,治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引起的嚴重藥物過敏反應,結果發現患者的皮膚復原速度顯著快於使用傳統類固醇治療患者,且無再復發現象。
陳悛賓指出,嚴重過敏反應發生率雖只有百萬分之7,但臨床上就遇到一名51歲男性幾乎造成皮膚完全被破壞,另一53歲男性患者甚至因此失明,兩位患者都因過敏反應而不幸去世。而54歲三陰性乳癌患者阿美,癌細胞已移轉到淋巴系統,阿美也出現嚴重過敏反應,而在使用TNF拮抗劑完成免疫治療療程,已使體內之癌細胞全部消失,身體完全康復。
陳俊賓指出,這項研究深入了解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引起的不良反應機制,為癌症免疫療法的安全性提供了新的參考依據,並為患者提供了精準治療之策略,目前免疫治療是在傳統治療都無效後才使用,希望研究成果也可將免疫治療使用順位往前提升。
長庚醫院指出,長庚研究團隊找出嚴重副作用原因之研究,已發表於去年12月國際期刊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上。